10 哈姆莱特(节选)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恭维.( ) 吮舐..
( )( ) 虐.待( ) 砧.石( ) 衣衾.( ) 哀恸.( ) 憎.恶( ) 觊觎..( )( ) 颠沛.( ) 缔.结( ) 傀儡..( )( ) 酣.
睡( ) 【答案】 wéi shǔn shì nüè zhēn qīn tòng zēng jì yú kuǐ lěi hān
二、多音字
角??( )角色? 禁??( )监禁( )角度
?( )禁受
?(
)堵塞( )蒙头转向塞?( )塞车 蒙? )蒙蔽
??( (
)要塞
?(
)蒙古族
【答案】 jué jiǎo jìn jīn sè sāi sài mēnɡ ménɡ Měnɡ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树shāo( )?红xiāo( ) ?fù (
)手??fú ( )射 讥qiào( ) ?fú (
)员
【答案】 梢 绡 诮 副 辐 幅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身无长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穷困。 2.理解分析 (1)变换·变幻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pèi dì
(2)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两者都是形容性成语。背道而驰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南辕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 ....【答案】 ×
[常识·速览]
识作者
西方戏剧之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识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知常识
话剧: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剧本展现了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
斯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而又草率、冒失、缺乏计划性等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文脉·梳理]
戏前安排 戏中 戏后
? ① ?戏?哈姆莱特?
?交代朋友中
?哑剧?窥出阴谋
??
?演出?决心复仇
?戏??
??问戏名?站起来?不舒服
??国王表现?
?? ② ?让人点火把?发脾气
【答案】 ①亲自导演 ②问情节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1.哈姆莱特为这场“戏中戏”做了哪些安排?导演“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安排:亲自导演“戏中戏”;派霍拉旭暗中观察国王的反应;自己装疯作傻,对奸王、母亲旁敲侧击。目的:侦察国王的隐秘,证实鬼魂所说的话的真实性,从而证实叔父杀父娶母的罪行。
2.“嗨,让那中箭的母鹿掉泪,没有伤的公鹿自去游玩;有的人失眠,有的人酣睡,世界就是这样循环轮转。”“中箭的母鹿”“没有伤的公鹿”“有的人失眠”“有的人酣睡”各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箭的母鹿”说的是母亲,“没有伤的公鹿”说的是无耻的叔父。“有的人失眠”是说自己,“有的人酣睡”指的是没有看清局势的人,最后一句话是对这个世界的感慨。
3.国王看戏时和看戏后有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国王先问“情节”,里面没有什么要不得的地方吗,接着问戏名,因为他担心杀人阴谋被人揭穿。然后不等戏演完就站起来,并大声吩咐人点起火把来。回去以后“非常不舒服”、“发脾气”。这一切反常的表现都说明了哈姆莱特的猜测是正确的,国王的杀人阴谋被人揭穿。
4.分析整个剧本,归结起来看,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5.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使剧本具有了像诗一样的语言。请找出这些语言,并分析这种语言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志愿不过是记忆的奴隶,总是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像未熟的果子密布树梢,一朝红烂就会离去枝条。
让那有毛病的马儿去惊跳退缩吧,我们的肩背都是好好的。 原来是乔武统治的雄邦,而今王位上却坐着——孔雀。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幽默,这种语言风格与哈姆莱特装疯时的精神状态相一致,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
6.你认为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客观上讲,首先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其次是哈姆莱特性格中的矛盾。哈姆莱特有美好的理想但不切实际;他受人民爱戴却又不相信群众,而是孤军奋战;他勇敢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却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对人民的暴动,摆脱不了宿命论的束缚。
■合作探究…………………………………………………………………… 7.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安排戏中戏,最终牺牲巨大,与仇人同归于尽,该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复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哈姆莱特有其善良正义的一面,立誓重整乾坤,为父报仇,杀死长期篡位之王叔父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行为。站在哈姆莱特的立场上,他的确该死,因为他是罪恶之首克劳狄斯的帮凶。但他装疯卖傻,孤军奋战,又犹豫不决,报仇的方式值得商榷。
(示例二)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这是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他本人在个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弱点,也是导致他悲剧的重要原因。
(示例三)哈姆莱特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则暴露出恶的本性。他对于自己挚爱的奥菲利娅绝情的伤害和误刺其父亲波洛涅斯后的冷漠表现,以及为了给自己复仇扫清道路,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送上死路。对于哈姆莱特对人性的追求以及自我求证,还有他期待的树立一个堂堂正正的未来国王形象,不免显示出他的恶劣、自私和狭隘。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用比喻修辞
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剧本具有像诗一样的语言,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和幽默。
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
明喻如“我的幻想也就像铁匠的砧石那样漆黑一团了”,暗喻如“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借喻如“一响空枪”等,这些语言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又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
高二语文粤教必修五学案第3单元10哈姆莱特节选Word含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