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案例名称:《桥边的老人》 科目:高中语文 提供者:张巍峨 教学对象:课时:一课高二 时 单位: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历、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桥边的老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外国小说欣赏》这册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便于学生了解外国优秀小说,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共16篇课文,均为名家名篇。第一单元的话题为叙述,重点掌握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的作品,叙述角度是有限视角,叙述人称是第一人称我。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为小说鉴赏和小小说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关于外国小说阅读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2、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及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冰山理论”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学习海明威的坚毅乐观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对其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已有初步认识,但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叙述角度”与“叙述人称”是初次接触的概念,基于此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关于外国小说阅读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均要求: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2、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6、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阅读小说,课上合作探究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小说的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2. 体会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鉴赏小说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中的深意。 教学难点: 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学习海明威的坚毅乐观;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一)准备与预习 (多媒体展示) 1.查阅关于海明威人生经历及创作风格的资料。 2.阅读《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授奖词与受奖演说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中关于海明威的部分。 3.阅读小说,能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在你思考的人物对话下面做出记号。 4.不看课文,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和阅读时的感受。 5.试着思考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 (二)体验与建构 1.赏析作品 (多媒体展示人物对话) (1)想象你就是文中的叙事主人公'我',请你依据课文,以简单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画面,进而品味小说语言简约却寓意深远的艺术特色。 (2)依据课文中的对话,尤其是'我'与老人对话时'答非所问'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与同学一起思考、讨论: 短篇小说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一个侧面,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那么《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展示查阅的资料内容; 交流阅读感受 学生按照要求阅读小说、思考、讨论,概括主旨 巩固小说鉴赏知识、方法 2.叙述分析 (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重点) (1)介绍叙述视角。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作者一叙述者一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介绍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3)根据上面的介绍,请你再次阅读《桥边的老人》指出这篇小说的叙述人称,并结合'准备与预习' 第三题,与同学讨论、分析这种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

学生记笔记、讨论分析提出的问题并交流:

突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了解新的小说创作知识

《桥边的老人》叙述视角艺术效果分析:(多媒体展示重点内容)

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显得比较客观。具体说来,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尤其是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这样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比如,在小说末尾,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却无力起身时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切都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关于老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和老人对现实的情感等,都需要读者借小说的信息推导出来。

学生做笔记

(三)应用与拓展 (多媒体展示《项链》片段) 1.找出一篇采用全知视角写作的短篇小说,并与《桥边的老人》相比较,领悟不同的叙述方式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效果。 2.完成课后'思考与实践'第一题:《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看的小动物们,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3.再找几篇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来读,体会他提出的语言'冰山'理论。 学生阅读《项链》片段并进行分析讨论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课堂评价表 年级 班 项目 姓名 最佳表现 进步最大 课前准备 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 大胆质疑 合作交流 善于提问 优良努优良努优良努优良努优良努优良努秀 好 力 秀 好 力 秀 好 力 秀 好 力 秀 好 力 秀 好 力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桥边的老人 (美)海明威 叙述视角: 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 老人——孤独 善良 有爱心 厌恶战争 主旨——战争的残忍 人性的善良 对生命的尊重 对和平的渴望 冰山理论 文坛硬汉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是新课程推进中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完成从必修课向选修课的过渡,实现延伸、拓展、补充和巩固的目的,并且凸显选修课的特征,这一切还都在探索之中。上完《桥边的老人》,结合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意见,笔者认为这节课大体上抓住了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习过程中的专题意识较强。如前所述,教材每一单元所提供的小说文本,都是按照某一话题择定的,而这一话题正是小说的某一基本元素。这节课的总体设计围绕'叙述'这个专题,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学习并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这两个方面。相比于必修课的教学,无论是对文本的赏析建构还是对文本的专题分析(包括练习部分),教学目标的指向性都更强,课堂教学的张力也有所增大,教学的效益有也所提高。

第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体验与建构'这个教学环节上采取了活动式学习的方式,以体验、欣赏、探究、总结这些综合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大都对外国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大都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来完成教学活动。笔者在'赏析作品'这个环节设计三个问题,就是为了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第三,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和必修课的连接,问题设计难度适中。选修课是必修课某一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难度和容量势必有所加大,但同时也要考虑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和特点,跨度不能过大。《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既把必须掌握的名词术语,如“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等交代清楚,又没有过于纠缠这些概念,而是注意多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教学重点偏重在理解和运用上。另外,如'请你依据课文,以简单的白描方法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画面,进而品味小说语言简约却寓意深远的艺术特色'等活动的设计,都是和必修学习内容十分接近的,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和隔膜感,对以往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巩固。

但是,这节课对某些问题的考虑也不充分,出现有的问题太浅的情况。如对'短篇小说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一个侧面,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那么《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一问题,大多数同学随口就能说出'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等答案。其实笔者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希望学生关注的是问题的前半部分,即小说是通过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来彰显主题的, 进而引导他们体会内容和题旨之间的关系。如果把问题设计成..我'和老人的对话始终围绕着'动物',有人说在这样的战乱之年,人人自危,只求自保,又何必去考虑动物的安危呢?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看法。这样,问题指向不仅是开放的,而且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让学生在思考中必然地体会到内容和题旨的关系,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评价等级: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案例名称:《桥边的老人》科目:高中语文提供者:张巍峨教学对象:课时:一课高二时单位: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历、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桥边的老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外国小说欣赏》这册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2nyp9nbqu0n19a8hrgx9da6a52gje00h3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