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患儿注意力的训练方法综述
一、前言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严重的发育性障碍。由于它在婴幼儿期发病,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社会技能等方面均可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弥漫性障碍。其障碍主要表现在言语发展与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以及情绪与行为模式异常等方面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p236)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保证并维持着心理活动的顺利、深入地进行,[2](p114)一旦注意发生转移或分散,相应的心理过程就随之中断或改变。因此注意力是儿童学习的基本条件。自闭症儿童认知和语言能力较好,他们一般智商正常,是自闭症儿童中预后最好的群体,[3]大约占孤独症儿童的30%[4](p136)。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经过早期干预及系统规范的训练,可取得较大进步,而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但他们存在较严重的注意问题: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存在共同注意障碍,[5]而共同注意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前提,因此共同注意技能的发展对于自闭症儿童语言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自闭症儿童在注意的稳定性和转移能力上存在障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或极其专注而不能有效转移;[6]自闭症儿童兴趣异常狭窄可能与其注意的广度较小,或对特定物体的注意敏感性过高相关,而忽略了其他更广泛的事物。因此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既可提高其学习能力,亦可改善兴趣与行为异常,提升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本文主要讲述几种自闭症患儿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及其具体操作细节,以此来使大家更加的了解自闭症,关注自闭症患儿的康复与训练。
关键字:自闭症 注意力 训练方法
二、自闭症患儿的注意力训练方法
现如今,随着广大研究者对自闭症患儿注意力研究的深入,对于自闭症的注意力训练有许多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共同注意能力训练,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的训练。训练方法包括感觉统合训练法、游戏法、生活训练法和其他方法。
1.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依据儿童脑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原理,通过各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运动训练,改变感觉输入,从而改善脑功能,以达到改善学习问题、语言障碍、动作不协调及各种行为问题的方法,[7]总有效率达到85%。感觉统合训练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训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前庭机能训练。
前庭机能统合与整理输入和输出大脑的信息,进而使大脑和身体有效协调。前庭机能失调会出现学习困难、多动、注意力散漫,动作不协调等。[8]儿童前庭功能是注意力的神经生理基础。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有感觉输入及运动指令输出上的困扰,这种调节机能上的障碍来自于脑干前庭功能不佳。[9]前庭功能训练采取直线加速度训练、旋转加速度训练和多向度旋转,主要项目有儿童取各种体位进行吊台摆荡/旋转、吊桶摆荡/旋转、吊马摆荡、旋转轮内旋转、旋转轮外摆荡/振荡等。 (2)互助互动训练项目。
需要他人协助或合作的项目可以创造自闭症儿童与他人目光接触、共同关注的机会,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能力。此类项目有持球滚压儿童、传接球、背靠背走平衡木等。
(3)设计需注意力高度集中方能完成的活动,以促进患儿注意力集中性和稳定性,如骑协力车、拍球、走触觉板、走平衡步道、走平衡木、单人跷跷板上站立、平衡板上站立、跳羊
角球过障碍等。
(4)设计综合性项目或在运动中加入语言、认知任务的活动,提高患儿注意力的分配,如跳蹦蹦床拍球、跳蹦蹦床投球、走平衡木拍球、骑协力车运球、边跳蹦蹦床边数数、跳蹦蹦床传接球等。
(5)通过训练项目间的快速转换,提高患儿的注意转移能力。
2.游戏法。
游戏是有趣的和令人愉快的活动,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10]游戏需各参与者共同合作,且游戏中涉及身体动作、语言及感官共同参与,因此游戏活动是进行注意广度、分配及转移的有效方法。托尼·W·林德把游戏分为探索性游戏、关系性游戏、建筑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有规则的游戏和嬉戏打闹。[11]根据患儿的能力发展及注意力训练的特点,主要可以开展建筑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 建筑性游戏主要采用积木游戏,具体方法有:(1)自由独立搭建(2)把积木按颜色分类(3)跟随训练人员搭物体,要求挑选的积木颜色和大小与训练人员一致;(4)按照训练人员呈现的模型进行构筑,开始训练时只要形状相似即可,当患儿能力增强后大小和每块积木颜色与模型一致,呈现模型由简单到复杂;(5)按要求独立搭建。 象征性游戏根据儿童能力循序渐进,具体步骤为:(1)选定一篇能分角色朗读的短文;(2)与家长沟通,让患儿在生活中观察与短文相关角色的人物,如司机、乘客、售货员、交警等;(3)分角色朗读短文;(4)扮演短文角色;(5)与患儿共同创编并表演角色故事(6)患儿自主创编角色故事。
与注意力训练有关的有规则的游戏种类繁多,项目举例:(1)木头人游戏,游戏参与人员不能说话不能动,坚持时间长者胜;(2)击掌游戏,第一个回合先双手对拍一次后与对方双掌相击一次,第二回合双手对拍二次后与对方双掌相击两次,第三个回合为三次,依此类推,有一方拍错则游戏结束,此游戏可通过改变击掌节奏及击掌方式(双掌、左掌、右掌、左右轮换等)调控训练难度;(3)抢椅子游戏,椅子的数量比游戏参与人数少一个,游戏参与者围着椅子转圈儿,由一人在旁边喊“停”后,走圈者就争抢着坐椅子,没有坐到椅子者输;(4)石头剪刀布游戏等。
3.生活训练法。
生活训练法即在生活中训练儿童的注意力,此法是家庭康复的主要方法。首先,目光对视训练,具体方法是通过叫患儿名字、与患儿进行简单的交谈、家庭游戏和运动中进行目光对视训练。训练初期,家长需下蹲于儿童正前方,叫儿童名字或与儿童交谈时须用双手把住儿童头部。儿童目光对视能力增强后,家长可站于离儿童较远处的不同位置,与儿童交谈、游戏和运动中仅需用言语提示儿童进行目光对视。其次,触发共同注意训练。触发刺激应由强到弱,与患儿距离由近到远,支持力度由大到小以逐渐提升其共同注意能力。具体方法举例:在患儿视野范围内但伸手不可及之处放置物品,用语言和手势提示儿童物体的位置,语言中需包含儿童名字和物品名称,如“宝贝,看!那边有辆车! ”;外出时父母为儿童讲解视野范围内的人和物。最后,引导患儿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择菜、布置餐桌、端菜、收拾碗筷等。
4.其他方法。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方法对患儿进行注意力训练。
(1)视觉追踪,即视线根据一定的目标物移动。可通过目标物的种类、数量、运动速度、运动幅度、附加其他任务(如追踪过程中回答问题)来调控训练难度,丰富训练形式,达到注意力各品质的训练。方法举例:①注视秒针的转动;②追踪曲线,在纸上画曲线若干,每条曲线在左侧端点标上序号,要求患儿从左侧开始视觉追踪曲线,在终点把曲线的序号写在空格内;③追踪球滚动,训练人员或患儿把球滚出后,患儿追踪球的滚动轨迹后在地面上走出球的运行路线; ④追踪车的运动,可在室内追踪玩具车,也可站在窗户边观察远处道路
上行驶的车辆。(2)绘画。具体方法:①根据训练人员的样本画简单的线条(直线、折线、曲线);②为给定的图形着色;③根据样本画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梯形等;④自主画图。患儿在画画时,训练人员需与其交流,如询问画的内容、画此图形的原因、画的效果如何等。此做法既能进行注意力分配训练,亦能借此提高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迷宫练习。可用迷宫板、迷宫图书、网上下载的迷宫图片、自行设计的迷宫图、用训练器材搭建的迷宫等,让患儿通8过手指、笔画、行走等形式进行迷宫训练。(4)连连串。把数字、字母、拼音杂乱地写在纸上,让患儿按顺序串联。
(5)目标标记。随机给出大量数字、字母、拼音、汉字、简单图形,患儿按要求把目标数字、字母或图形等标记出,如在大量汉字中把自己的姓名标记出,或把姓名汉字前的一个字标记出等。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在对自闭症患儿进行注意力训练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力训练是自闭症儿童训练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随班就读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班学习,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较好、机械记忆能力强,良好的注意力是其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重要前提。注意力训练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能力,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以保证其完成既定任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二)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自闭症儿童的三大核心特征决定了注意力训练时必须把动和静的方式相结合,尽可能促使儿童主动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效。动即运动的方式,通过运动一方面训练前庭功能,为良好的注意力奠定脑功能基础,另一方面运动过程中需要儿童注意力的参与,在运动中训练儿童注意力各方面。静的方式是指参与安静的活动,如画画、数字游戏、迷宫练习等,此类活动与课堂学习活动相近,儿童需安静地听指令完成相应任务。(三)家庭参与是提高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专业人员的训练能针对儿童特点,采用综合方式为儿童制定和实施良好的训练计划,是本次个案研究中注意力训练的重要方面,但专业训练时间短、次数少。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与其家庭成员相处,因此,家庭成员若能积极参与儿童注意力训练,在生活中时时关注儿童的注意力训练,认真践行专业人员制定的康复计划,势必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戴斌荣.基础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益明,耿爱英.实用心理学原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3]郭海燕,刘淑华,杜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入学后行为问题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9). [4]陶国泰,杨晓玲等.走出孤独的世界———儿童孤独症释疑[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Lewy, A., Dawson, G. Social stimulation and joint attentionin young autistic children[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1992,20(6)
[6]刘志云.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 [7]廖文武.儿童感觉统合[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1.
[8]匡桂芳,贺莉娜,辛晓显,沈宜元.感觉统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00(2).
[9]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 [10]李芳.游戏与特殊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