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综述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756万人,相较之2015年的749万人又创新高。随着毕业生人数年年刷新纪录,大学生的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同样也再创新难。在每年新增的几百万待就业人口和就业岗位有限的矛盾下,着实高效的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在近年来国家也是不断出台政策:早在党的十七大中就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又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的要求。2014年6月,人社部和教育部等九部门一起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人社部发(201引38号) ,要求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提供工商登记和银行开户便利、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提供创业经营场所等支持。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创新创业提出了新的目标,在21世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为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新创业链、创新创业链链带动就业链,国务院提出大力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之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己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哈佛大学商学院在1947年就开设了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自我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创业创新教育在美国兴起。20世纪80年代创新创业教育开始突破商学院的边界而面向所有学科学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学术领域之一。与此同时,日本、英国、德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优先支持和发展的领域,高等学校纷纷开设引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作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世界性潮流的回应,我国于1996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这一行动,标志着正式拉开了我国政府支持创业教育的序幕。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白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则被认为是第一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以此为标志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下,2016年更是传承和发扬了往年的“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际青年创新大赛”等
一系列鼓励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以比赛的形势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外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虽然起步较晚,却每一步都踩在实处,且在国外摸索出的经验的帮助下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正如火如茶展开。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相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生面对面讲解。其次在校内通过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现代手段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和成功企业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再者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请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让广大大学生在与创业成功者切身交流中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平台
创业模拟实训是架起创业知识转化为理性创业实战的桥梁,是大学生从学校跨进社会的一个过渡平台。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ERP企业经营管理对抗演练、会计综合实验、营销综合实验等创业模拟课堂实训项口; 通过“挑战之星”、 “中国创业实习网”等创业实践软件,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模拟仿真平台,实现“创业过程实习、经营业务流程实习、管理流程实习和岗位技能实习”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模拟创业;参加营销策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经济案例分析大赛等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ERP企业创业大赛、“三创赛”等,各高校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作和发明活动等,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同时通过与校合作办联系,为大学生提供在社会上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促进校企联合,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活动。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
在彭正霞博士的一次统计的数据显示,对“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创业者”问题的回答,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达48%,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学生仅占5.8%、对“我己经做好了创业的一切准备”问题的回答,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达33.9%,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学生仅占13.9%。这说明,还是有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创新创业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也在为创业积极地作着自我准备。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创业自我创业能力和创业经历对其创业意向都具有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创业阻力、创业氛围则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个体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
向。 关于创新创业的领域偏好问题,据相关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与机械制造”、“物联网和软件外包”、“化工能源和环保”三大领域,都相对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专业性也相对较强,可见大学生的创业与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社会创业者相比下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用新型方式和手段在创业的大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虽然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和体系不断发展,在现有认同度较高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也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互动,但在创新创业的教育实际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由于当前高校用于支持创新创业资源的有限性,为了使学生能够较为普遍的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而且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职人员大多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单一的理论阐述方式教学,不能真正的传达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技巧。即使有创业讲座和创业大赛等多种教育实践的补充形式,仍因受众或参与者不具有普遍性,难以弥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缺失。 (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且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以讲座和就业指导课程为主要形式。成功企业家根据自身创业经验的讲座没有统一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综述-精品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