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主办、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每月20日出版。
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等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研究报告、专题述评、经验总结、科学管理及行业快讯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水处理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工业水处理》注重报道水处理领域内最新的科技动态、研究和应用成果,对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是本行业最具权威性的杂志。
《工业水处理》栏目配置全面、合理:“专论与综述”侧重应用技术及基础理论,“试验研究”专门报道新的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分析与检测”为讨论水质分析方法及水质检测技术的专栏,“经验交流”栏则充分反映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现场实践,“水处理工程”主要报道水处理工程设计实践及经验,“水处理动态”及时报道国内外有关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及新行业动向,而“国际水处理会议”专栏则已成为介绍国际最权威水处理专业会议的全国唯一窗口。
投稿须知
《工业水处理》(月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等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研究报告、专题述评、经验总结、科学管理及行业快讯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水处理工作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本刊欢迎广大水处理工作者加强联系,踊跃投稿。
《工业水处理》栏目配置全面、合理:“专论与综述”侧重应用技术及基础理论,“试验研究”专门报道新的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分析与检测”为讨论水质分析方法及水质检测技术的专栏,“经验交流”栏则充分反映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现场实践,“水处理工程”主要报道水处理工程设计实践及经验,“水处理动态”及时报道国内外有关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及新行业动向,而“国际水处理会议”专栏则已成为介绍国际最权威水处理专业会议的全国唯一窗口。 1.投稿须知
除国内外简讯外,受理稿件应符合下列条件:
(1) 来稿如有保密内容,需附有单位介绍信或推荐函,并由作者单位负责保密审查; (2) 外籍作者来稿,暂不接受英文稿;
(3) 多作者稿署名中,如第1作者不是通讯联系人,应另加注释;
(4)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毕业学校、学位、职称及联系电话、E-mail等,如系多作者,仅介绍第1作者或执笔人;
(5) 论文所涉及项目如为国家或地方基金资助项目,请在来稿注文中注明(包括基金项目名称和项目号),本刊将优先选用;
(6) 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其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和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不愿在上述数据库中刊出的作者,
请在来稿中注明;
(7) 请勿一稿多投,来稿后又欲改投,请通知我部,以免再选用。凡在本刊登过的文章,版权属本编辑部所有,其他刊物若再转载,必须征得本刊同意,并注明“转载自《工业水处理》某年、某期”。 2.投稿方式
(1) 通过邮寄方式。邮寄时,请在信封注明“投稿”。 (2) 通过E-mail投稿,收稿信箱:iwt@iwt.cn 。 3.稿件受理
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删改,若不同意,请在稿上加以注明。来稿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本部一律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请注明作者通讯地址、单位、邮码等。 4.对文稿的要求
4.1 行文应准确、简明、叙述清晰、逻辑严谨,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文题应简洁、明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并尽量避免使用副题。综述和研究报告一般不超过6 000字;专题述评、应用技术、经验总结等类文章一般不超过4 500字;文摘资料、消息、动态类限800字以内。本刊不发表译文。
4.2 文稿如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要工整。简化汉字一律使用《简化字总表》中的规范字;文稿如为打印稿,要求作者认真校对后再投寄。
4.3 文稿应附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撰写要求如下:
(1)研究报告(含简报)应撰写成记述新颖信息的报道性摘要,并应定量表述。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在200字左右。
(2)述评、专论和综述宜撰写成指示性摘要,一般需指明论题的背景、深度和范围,着重提示其中的创见及规律性原理;述评还应包括论题的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及相应的评估、论证和建议,一般在150~200字左右。
4.4 应将文章标题、作者单位、姓名、文摘和关键词译成英文。
4.5 文稿应附有中图分类号。分类方法参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在此我们摘录了本刊常用的中图分类号,仅供参考。
4.6 图、表尽量精简,一般均不超过6个,同一来源的数据不应在图、表中重复引用。图的幅面一般不宜超过7cm×5cm。
4.7 公式和反应式另行居中书写。结构式不应夹于行文中,而应采用化合物名称和分子式。 4.8 科技术语及名词尽可能采用通用名称,并要求统一。如属新名词,应附有外文名词。外文简称、缩写、代号首次出现应附有中文全名。外文人名、地名、企业名称一般不译出。
4.9 量、单位及其符号,应按相应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参见GB3100~3102-1993)。
4.10 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并择最主要的列出。参考文献表中各篇文献按正文引用顺序编号。日文文献 应译成中文,并在出版物名称后注明\(日文)\。外籍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其名可以缩写(日本人的姓名如译成拉丁文,名不能缩写),但不加缩写点。外文刊名和团体名可按标准缩写。具体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 [序号]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4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以下文献中作者、责任者等均同).题名[J].刊名,年,卷(期):页码 【报纸】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_年_月_日(版次)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年份
【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其他责任者(编者、译者)版本(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题名[A].析出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见(英文用In):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M].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论文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会议文献】 [序号]编者会议文集名称[C]会议地点,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