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考试
学前教育考点归纳
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六岁儿童的教育。(广义: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有目的的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狭义:机构教育,即在学前专门机构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教师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3~6岁幼儿园施加影响,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
3.儿童观:对儿童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看法。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4.幼儿园教师:在特定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利用专门的设施,按照特定的章程,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行为的专业人员。
5.幼儿园课程: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成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7.学前教育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的活动
8.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教师为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的安排与组织。
9.档案袋评价法:伴随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所出现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是一种强调“动态”的评价模式。
10.师幼关系:也称师幼互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11.行为性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12.生成性目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13.表现性目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14.单元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一个单一或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
15.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活动。
单选判断填空
1.学前教育的特点:基础性、福利性、保教并重。
2.从教育体制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3.学前社区教育是家庭教育和机构教育的重要补充
4.在西方,对学前教育理论形成最重要影响作用的是文艺复兴运动。5.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历史上最早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代表作《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看图识字的课本。
6.卢梭首次详细地论述了“发现法”,主张对孩子进行直观教学,确立“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开创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之先河。
7.福禄贝尔是“幼儿园之父”。
8.维果茨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9.维果茨基理论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是现代流行的“支架教
学”观的渊源和理论基础。
10.加德纳的代表作是《智力的结构》,在此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多彩光谱方案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课程评估方案之一。
11.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只是可能性的。12.儿童的选择可以影响其所处环境。
13.选择与创造能力因年龄与个性而异,幼小的及被动的孩子更易不加选择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对于这一类孩子,教育者就需要特别小心的为他们创设适宜于模仿的环境。
14.自然是影响早期儿童发展的第一环境要素。
15.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16.处理好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是学前教育有效实践的前提。17.人有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平衡感、嗅觉、味觉、视觉、温暖感、听觉、语言感、思考感、自我感这12种感官,0~7岁之间的儿童需要特别注意滋养的感官是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和平衡感。
18.在学前期,儿童最基础的发展任务就是通过学习与行动让他能够体验自己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意义关联,帮助儿童形成一种统合感觉和统合意识,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为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打好基础。
19.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基础。
20.儿童观的形态: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21.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22.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倡导父母应“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
23.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历史反思(基础)、立法保障(必要保障)、
深化研究(重要前提)、宣传普及(必要条件)、重视转化(关键环节)。
24.幼儿园教师角色演变:从保姆到专业人员,“乳媪”“节妇”。25.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期待最核心的内容是希望幼儿园教师给儿童带去什么。
26.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生活照顾者、行为观察者、课程建构者、活动指导者、资源整合者。
27.学前课程几种主要模式: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陈鹤琴)、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张雪门)、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及方案(蒙台梭利)、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及方案(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瑞吉欧)。
28.蒙台梭利的课程思想是与其儿童观、教育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9.学前领域的综合课程中最为明显的形式即单元主题活动。
30.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
31.学前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人的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学前教育活动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的。
32.学前教育活动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一日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操作活动、考察活动。
33.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尊重性原则、辩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多元化性原则。
34.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有两种典型的评价方式:说评结合法、档案袋评价法。
35.学前教育目标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目标。36.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活动设计思路、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37.学前领域教育活动是学前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根据活动对象的关联度,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划分为以下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38.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目的、内容或对象、主体、标准。39.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也是评价的主体。
40.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智慧。
41.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建立优质师幼关系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与核心。
42.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平等性、助长性、民主性、对话性、互动性。P84-85
43.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44.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标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5.教育目标可分为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P95
46.学前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全面性、生活性、活动性、整合性、潜在性
47.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是指教师为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的安排与组织。
P217
48.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基础,认识儿童就成了儿童教育的起点。49.在西方,对学前教育理论形成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是文艺复兴运动。50..杜威开创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
51.维果茨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52.处理好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是学前教育有效实践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