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冯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传三世至父邴,广南平,入朝为保章正。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旦不寝,号“四友”。进士中第,授江阴尉。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响学。历会灵观副使、同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执亲丧,自括发至祥练,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多识古今台阁品
①
式之事,尤精《易》。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
(节选自《宋史·冯元传》)
注:①祥练,丧期或丧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B.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C.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D.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是唐至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C.“翰林学士”,官名。学士始设于汉朝,北宋翰林学士承袭唐朝制度,仍掌制诰。
D.“谒”通常指拜谒,“谒”作名帖讲时,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通常是在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文中指拜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冯元通晓经术,深得重用赏识。他和孙奭一同进宫为仁宗讲学,后来二人又一同进入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的大儒们心悦诚服。
B.冯元面对质疑,依然充满自信。他自我推荐精通《五经》,因年轻遭到谢泌的质疑,但是对于那些疑难经义,他能清晰流畅地进行辨析,后来被补为国子监讲书。
C.冯元才学很高,担任各种官职。他升为龙图阁学士后,参与修撰《三朝正史》。后来在不同地方担任不同职务,多次升迁至给事中。 D.冯元学识渊博,终日诵经不辍。他通晓《五经》,并且对古今台阁 规格标准都有着很深的了解;晚年时,大约三日还诵读一次《周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4分)
(2)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4分) 14.冯元淡泊名利,性情简朴至孝,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0. D(“母夜梦异人”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以绀莲华与元吞之”句
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11.C(“学士始设于汉朝”错误,学士始设于魏晋南北朝。【蓝本P368】)
12.A(3分) 选项 原文 “又一同进入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根据文意,即“等到孙奭、的大儒们心悦诚服”理解错误。 冯元一并受命,士大夫们心悦诚服” “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 13.(1)采分点:①治,研究;②或,有的;③皓首,年老;④通,通晓,精通,明白,懂得。(各1分共4分) 原句 翻译 谢泌 笑 曰:“古 治 一经, 或 至 皓首,子 尚少, 能 尽 通 邪?” 谢泌笑着说:“古人研究一经,有的要钻研到年老,你尚且年少,能够完全通晓吗?” (2)采分点:①宜,应该,适宜、合适;②“讲经资善堂”,(在)资善堂讲经(状语后置、省略句);③以,认为(动词);④更,更换,更改。(各1分共4分) 原句 翻译 王旦又 荐 元 宜 讲经资善堂。 帝 以 元少, 更 用 崔遵度。 王旦又举荐冯元应该(在)资善堂讲经。皇帝认为冯元年轻,更改任用崔遵度。 14.①除非庆吊之事不曾前去拜谒过二府(中书省和枢密院)。②为亲人办丧事,只是根据礼仪规定穿戴衣服,不举行世俗的斋荐活动。③遇到祭日,就只是和门生诵读《孝经》。
(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1分,三点满分3分)
【解析】文言文简答题其实就是读懂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这道题没有翻译要求那么严格,但一定理解大意,分清层次。题干中“冯元淡泊名利,性情简朴至孝,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原文答案在结尾部分,列举事例即可。 【参考译文】
冯元字道宗。其高祖冯禧,唐末在广州做官,凭借占候、星命等术在刘氏处任职。传三代到其父冯邴,广南平定后,(冯邴)入朝担任保章正。冯元幼年( ① )崔颐正、孙奭( )《五经》的( ② ),
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交好,他们在一起居住一起讲学,有时通宵达旦不睡觉,号称“四友”。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阴尉。当时诏令流内铨选取通晓经术的人补为学官,冯元自我推荐通晓《五经》。谢泌笑着说:“古人研究一经,有的要钻研到年老,你尚且年少,能完全通晓吗?”冯元回答说:“明达的人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再问他疑难经义,则辨别分析( ③ )。补为国子监讲书,升为大理评事,又提升为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听到他的名声,曾经让他讲解《论语》《老子》,众子弟陪侍听讲,( ④ )举荐冯元。天禧初年,( ⑤ )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宫在宣和门北阁讲解《周易》。冯元升任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举荐冯元应该(在)资善堂讲解经书。皇帝认为冯元年轻,更改任用崔遵度。适逢崔遵度去世,于是提升冯元为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仁宗即位后,冯元升任户部员外郎,任直学士兼侍讲。跟孙奭一同奉召在皇帝面前讲读经学,从这以后仁宗更加( ⑥ )于学问。历任会灵观副使、同判国子监。( ⑦ ),国子监大多宿(年老)儒( ⑧ ),以后则常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等到孙奭、冯元一并受命,士大夫们心悦诚服。同知贡举,升为龙图阁学士,( ⑨ )修撰《三朝正史》。任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次升迁任给事中。冯元性格简朴淳厚,不沽名钓誉,除非庆吊之事不曾前去拜谒过中书省和枢密院。为亲人奉行丧礼,从开始束发到整个服丧期间,都根据礼仪规定而改变服饰,不举行世俗的斋荐活动。遇到祭日,就与门生们对坐,诵说《孝经》罢了。(冯元)对古今台阁规格标准的事颇有了解,尤其
精通《周易》。当初,冯元七岁时,刚开始读《周易》,他的母亲夜里梦见神人,把天青色的莲花交给冯元吞下去,并且说:“好好读此,以后一定会显贵。”冯元直到晚年,( ⑩ )三日一读《周易》。(冯元)没有儿子,把他长兄的儿子冯譓作为他的后代。
括号内参考翻译:①(第2行)从,跟随……学习;②(第2行)大义,要旨;③(第5行)无滞,清晰流畅;④(第6行)因,于是;⑤(第6行)数,多次;⑥(第9行)响,倾心;⑦(第9行)故事,按过去的先例(名词做状语);⑧(第9行)典领,被……掌管;⑨(第10行)预,参与;⑩(最后1行)率,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