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1101 适用专业:适用于农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总 学 时:116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学时,实验课学时16学时,实践课学时1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讲授作物栽培学总论,着重作物栽培的理论基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控,制定高产、优质、低耗的栽培技术体系。各论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课堂采用启发式,重点讲授教材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栽培的最新科技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即掌握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取作物最优品质、最佳产量和最高效益的栽培理论和技术。

2、 地位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阐明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及其和生活条件的相互关系,综合研究农作物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实现在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

3、 总体要求

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措施的原理、效应等理论,初步具备制订大面积作物生产的技术措施,进行实际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还设有实验课和田间教学实践课,以加深理解学习实验技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服务。

4、 和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在修完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耕作学等课程后开设此课程。

5、 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主要依据2003年制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进行。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作物栽培学总论

1、教学目的:总论详细阐述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作物栽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关系,目的使学生了解“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辨证关系,全面了解作物栽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使用科学。

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物的起源及分类及我国种植业分区 一、作物的概念

二、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 三、作物分类

四、我国种植业分区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作物栽培研究法 第三节 作物生长发育 一、作物的生长发育 二、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三、作物生育的一般进程和器官同伸关系 第四节 作物群体及其结构 一、作物群体

二、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和光能利用 三、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作物的产量和产量潜力 一、作物的产量及产量的形成 二、产量形成的生理机理 三、作物的产量潜力

第六节 作物产品的品质及形成 一、作物产品的品质

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的因素 三、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3、 本章的基本要求:

明确本章各节内容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了解作物的起源、分类、分布和我国的种植业分区及作物栽培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群体发展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其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认识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机理、作物的产量潜力、障碍产量的品质提高的因素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本章的教学了重点是: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群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影响作物群体物质生产因素;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2)教学难点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作物生育的一般进程和器官同伸关系;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和光能利用;产量形成的生理机理。

5、 自学指导:参考文书:郑培尧 杨守仁 作物栽培学概论

沈秀英 董钻 作物栽培学总论

于立河 李金峰等 粮食作物栽培学

第二章 小麦栽培

1、 教学目的: 通过对春小麦植物解剖学、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生理学基础的重点讲解为学生掌握春小麦现代化栽培技术铺建良好的平台,通过主要栽培组件的精要讲解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 教学内容: 绪论 一、起源 二、进化

三、小麦的分布情况 四、栽培区划

第一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一生

二、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三、种子构成及萌发出苗 四、小麦的根系 五、分蘖和成穗 六、小麦的茎 七、小麦的叶 八、结实器官的形成 九、开花和结实

第二节 小麦的品种和利用 一、春小麦生产的气候生态条件 二、黑龙江省小麦生态类型种类 三、小麦生态类型和光温反应型的关系 第三节 几项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合理轮作是小麦高产前提 二、提高整地质量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三、 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四、合理密植是小麦高产的保证 第四节 小麦品质

一、小麦籽粒品质及提高品质的意义 二、 栽培技术和小麦品质

3、 本章的基本要求:

要学生掌握春小麦的植物解剖学基础,对于小麦的各个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动态有所掌握,为以后学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的生理学基础较好的掌握,只有对生长的原理精通的掌握才可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栽培组件的设计和生长的人工调控;最后介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各个组件以及生长生产因

素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的调控手段。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重要集中在三个部分:第一,小麦的植物解剖学基础;第二,小麦生长的生物学规律和栽培的生理学基础;第三,春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组件。

5、 自学指导:自学参考书:

[1] 星川清等. 栽培植物的起源和传播.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2] 余松烈. 山东小麦.农业出版社,1990

[3] 王缨、戚昌瀚. 作物栽培学通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4] 杨守仁、郑丕尧. 作物栽培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5]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 作物栽陪学(北方本,上册).农业出版社,1980 [6] 王树安等. 作物栽培各论(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第三章 水稻栽培

第一节 绪论(概述)

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水稻生产概况;水稻植株体形成过程、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水稻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水稻在我国及我省的发展前景。 2、教学内容:

一、 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1、 水稻种植面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位置; 2、 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 3、 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

4、 稻田养殖等对人们生活改善很重要; 二、 种稻条件和水稻的生产潜力

1、 水分条件 2、 温度条件 3、 水稻的生产潜力 三、 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 (一) 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二) 中国水稻生产概况

1、种稻历史悠久 2、 种植区域辽阔 3、 品种繁多 4、 经验丰富

(三)黑龙江省及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 2、种稻条件 3、水稻的生产潜力 4、和前课程重复内容:无 5、实验和实践内容:无

6、自学指导:我国水稻种植区域的划分情况及其区域特点 第二节 栽培稻的分类

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栽培稻的类型划分及划分标准。 2、教学内容:

一、 栽培稻的祖先和起源地

1、 栽培稻在植物学分类上的地位;

2、 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的区别及起源地;

3、 普通栽培稻的祖先和起源地,普通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关系; 二、 普通栽培稻的类型划分和划分依据

1、 籼稻和粳稻; 2、 早、中、晚稻群;

3、 水稻、陆稻、深水稻、浮水稻; 4、 粘稻、糯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关系;

2、栽培稻(普通栽培稻)的类型划分和划分依据;

4、和前课程重复内容:无 5、实验和实践内容:无

6、自学指导:栽培稻的各类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

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水稻生长发育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2、教学内容:

一、水稻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水稻生育期

2、水稻生育时期

二、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使用; 三、 水稻生长发育类型;

四、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补充内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水稻的生育期概念; 2、 水稻三性及其使用;

3、 水稻三种生长发育类型的区别和联系; 4、 水稻生长发育特点; 4、和前课程重复内容:无 5、实验和实践内容:无

6、自学指导:水稻生育时期的不同划分方式

第四节 稻的器官建成

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水稻的器官建成规律及其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期为栽培技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1011101适用专业:适用于农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总学时:116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学时,实验课学时16学时,实践课学时12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讲授作物栽培学总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25ij7yfz70fluh9boav3qhtz4wh9l00tw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