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 第0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练)新人教版必修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

1.《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该思想强调 A. 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 B. 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 C. 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D. 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

2.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比例 曹魏 26% 西晋 15% 东晋 4% 隋 17.2% 唐 24.5% 北宋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

3.《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 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 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 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同一案件,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说明了原心定罪、以礼入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也反映了德主刑辅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应免罪,体现了纲常为主、刑法为辅的特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4.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 它主张“仁政” B. 它主张“天人感应” C. 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 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在本质上是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的,是神话封建统治的,所以,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其根本原因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

5.“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该观点的提出者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 【答案】D

【解析】题干意思是说上天通过君主把百姓改向善,属于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时期董仲舒为了神话儒学提出思想,故D项正确;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B和C错误。 6.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读右边漫画,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关于太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B. 标志着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C. 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D. 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 【答案】C

7.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

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董仲舒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8.(题文)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皇帝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武帝 举措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 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A. 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 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 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 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答案】B 【解析】

9.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十指》中提出:“天下之大,事变之博……大略之要,有十指。……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有建设性的,这是因为它 A. 契合统治阶级的意志 B. 在根本上代表民众利益 C. 吸收了法家等学派思想 D. 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D

【解析】董仲舒的“强干弱枝,大本小末”思想,主张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势力,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被统治者认为是有建设性的,故答案为D项。A、C项不是“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有建设性的”

原因,均排除;B项说法错误,这种主张在根本上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

10.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切考诸试篇”,采取了弥封(糊名)、眷录等措施,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等新现象。这些新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A. 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B. 宰相权力日益萎缩 C. 社会阶层流动加速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到了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今天,“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法治思想已经深入到国民的意识当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法律的制定修订中,把历史上的或者外国的制度拿来加以改造以为我所用。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古代法治理论,在选择新的治国方略中,它与领会西方法治理论对我们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 ——整理自张苏阳《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的趋势并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答案】(1)趋势:由因事临时设法到固定的成文法;法律形式由多种化到走向统一;古代法律指导思想逐渐儒学化;礼法合一,突出伦理。

原因:夏商西周的统治者因事临时设法的弊端;战国时期,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封建经济发展,原有的法律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推动了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众多法家学者对法律思想的整理,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思想体系;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趋于完善等。

(2)影响:对中华民族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有利于中华民族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法律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借鉴;有利于我们对中西法治理论取长补短,选择符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治国方略。

(2)从材料“法治思想已经深入到国民的意识当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法律的制定修订中,把历史上的或者外国的制度拿来加以改造以为我所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高中历史 第0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练)新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该思想强调A.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25hb1go2955mbv23rb17u3cm9b9uy004m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