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章节名称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教学目标与 要求 重点 难点分析 课程资源准备 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了解中药产地与疗效的关系、地道药材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了解采集季节与植物药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火制法等常用炮制方法。 1、重点: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目的。 2、难点:产地、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课时 2学时 多媒体教室;书面讲稿+电子课件。 教 学 预 设 调控对策 时间分配:1、中药学的发展:20分钟; 2、中药的产地与采集:20分钟; 3、中药炮制的目的:20分钟; 4、常用炮制方法:40分钟。 授课内容安排: 1、《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 2、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的概念; 3、中药的采集——一般采集原则; 4、中药炮制的目的——纯净药材;切制饮片;干燥药材;矫味、矫臭;降低毒副作用;增强功能;改变性能;引药入经。 5、炮制的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 1、 延引若干实例加深学生对道地药材的理解 。 2、 炮制部分重在讲解目的和主要炮制方法的临床意义,并可通过对个别药实例的介绍加深理解。 复习思考1、试述《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概况。 2、何谓道地药材? 3、中药采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题 4、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并指出可影响药物疗效的主要炮制方法。 章节名称 教学目标与 要求 重点 难点分析 课程资源准备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课 时 2 学时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重点:四气、五味。 难点:“气”的涵义;“味”的涵义; 多媒体教室;电子课件。 教 学 预 设 调控对策 时间分配: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20分钟; 四气:20分钟; 五味:60分钟;。 授课内容安排: 1、四气的概念;四气的作用归类——寒凉为阴,温热为阳;四气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2、五味的概念; 五味的作用:辛——散、行,用于表证、气滞血瘀; 苦——泄、燥、坚,用于火热、便秘、气逆、湿证、相火妄动; 甘——补、和、缓,用于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及使用毒烈性药时; 酸——收、止,用于滑脱;涩——同酸; 淡——渗、利,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授。 复习思考题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总论部分的重点所在,应在授课中通过列举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浅显的规律来说明问题,并注意与学生的随时交流,务期使其能真正理解授课内容。在讲授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时注意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 1、试述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中药的性能有哪些?并指出四气、五味的概念和临床意 章节名称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课 时 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