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学设计: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都 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明确: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种树:勤虑害树——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

治民:繁政扰民——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相通之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4. 柳宗元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结合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解文本: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抨击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与“他植者”勤虑害树遥相呼应,互相映衬,强化了对官吏繁政扰民现象的批判。在对不良现象的反面批判中,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映衬中,作者的正面观点也就显而易见了:当官治民应“顺民之性以养民”,所以作者最后感叹说“得养人术”。

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5.总结体裁及文章特点: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五、我讲故事你解理

《庄子》中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德充符》中记载着这样的两个人: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翻译:鲁国有个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在鲁国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阖跤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翻译:一个跛脚、驼背、缺嘴的人去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欣赏他;再看看那些形体健全的人,他们的脖子实在是太细弱了。一个脖子上长 瘤大如一口瓮的人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十分欣赏他;再看看那些形体健全的人,他们的脖子实在是太细弱了。因此,在德行上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其身体方面的缺陷就会被人遗忘,人们不会忘记所应该忘记的事情,而忘掉了不应该忘记的东西,这就是真正的遗忘。

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庄子说这两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身体畸形残疾却有过人的本领。庄子正是用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只要有过人的本领,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忽略。这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有品德的人会使他人忘却他身体上的缺陷。

教学设计: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都 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明确: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种树:勤虑害树——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治民:繁政扰民——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相通之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4.柳宗元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结合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20oo6n95z0a0pl1szsm0n19a8hr9t00gt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