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内经选读哲学思想(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哲学思想

1106(填空)帝曰:其升降何如?

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1)。 帝曰:愿闻其用何如?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1107(填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1109 (了解)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逆气象阳:比喻人体上逆之气如自然气候之久晴不降雨。

1201(选择、填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论述:治病必求于本。

答:本,在文中指阴阳而言。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产生、变化、发展乃至消亡的根源,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也是人体的法则和规律。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的失调,故诊治疾病要抓住阴阳这个根本。所谓“治病求本”,约而言之,即诊断上要重视诊察阴阳失调的状况,治疗上要重视纠正阴阳的偏颇盛衰,恢复、促进其平衡协调。

论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 答:1、飧泄系由中气虚陷,清阳不升所致。张介宾注:“清阳主升,阳衰于下而不能升,故为飧泄。”治疗上多宗东垣升阳益气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之类;?胀之病机关键在于浊阴不降,如胃气不降所致的胀满。张介宾注云:“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胀。”治疗时当以通降浊阴为主。 2、本句以阴阳为刚,论述了机体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病理,飧泻为完谷不化的泄泻,瞋胀指胸膈胀满。清气 属阳当升,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衰于下,则成完谷不化的飧泻证。浊气,属阴当降,阴泄于上而不能降,则壅塞胸膈,变现为胸膈胀满。因脾气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故后世常此句概括脾胃的病理变化,脾气虚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肠中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胃气不降而反上升,浊阴之气积于胃脘部,而使胃脘胀满。

1202(填空)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论述:“清阳、浊阴”的意义及走向

1、清阳:人体吸入的自然界之气和饮食水谷之气 上窍:耳、目、口、鼻

浊阴: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 下窍:前后二阴;

2、清阳:阳气 (卫气) 腠理:皮肤、肌肉、脏腑之间的间隙 浊阴:精血津液五脏:心、肝、脾、肺、肾;

3、清阳: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微 四肢:上肢、下肢

浊阴:代谢后的糟粕 六腑: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 1203(选择)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名词解释

1.少火:指药物饮食气味温和者。 2.壮火:指药物饮食气味纯阳者。

论述:壮火与少火的概念及对人体的影响 ①“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虽其本义是阐述药物的峻烈和温和对人体正气的不同作用,但在更深层次上表明了人体“气”与“火”之间的关系,即亢盛的阳气消耗人体的正气,而温和的阳气助益人体的正气

②这一理论在《内经》理论中阐发颇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热伤气”,《素问·举痛论》“炅则气泄”均认为火热太过耗伤人体精气。

1204(填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1205(填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1206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1]人形,列别藏腑[2],端络经脉[3],会通六合[4],各从其经,气穴[5]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6],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嚘(1)

,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

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1207(填空)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208(选择、填空)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烦冤:心胸烦乱、满闷。 论述:“阴胜、阳盛”各自的症状? 答:阴胜:身寒 (阴胜的外证);汗出 (阴寒过盛,表阳虚衰,固摄无力,津液外泄)身常清 (阴盛阳虚,肌表失于温煦);数栗而寒 (寒气内盛);寒则厥 (阳气不达四末);腹满 (阳气衰败,阴寒内结);能夏不能冬 (夏季自然界的阳气可制约人身阴寒之气,冬季自然界的阴气更助人身阴寒之气。)

阳盛:身热 (阳胜的外证):腠理闭,汗不出而热 (卫阳被郁,开合失司);喘粗为之俯仰 (邪热迫肺,肺失宣降);齿干 (热盛伤津);烦闷 (热扰脏腑,神明不安);腹满 (热结阳明);能冬不能夏 (冬季自然界之阴气可制约人身之亢阳,夏季自然界之阳气更助人身之亢阳。) 1209 (选择、填空)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论述:七损八益。

答:杨上善认为“八益”指上文“阳热”的八个症状;“七损”指“阴胜”的七个症状。

王冰认为“七损”指女子月经贵以时下“八益”指男子精气贵乎充满。 张介宾认为七为阳、八为阴。“生从乎阳,阳不宜消也;死从乎阴,阴不宜长也。”即阳常不足之意。

张志聪认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 丹波元简认为八益指女子一七到四七,男子一八到四八;七损是女子五七到七七,男子五八到八八。

马王堆出图的医术显示,七损八益主要是房中术的内容,因而近代多从房中术解释。因而七损八益无论哪种解释,均是调整阴阳,勿使过乱,才是健康之本。 1210(选择、填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1];视喘

内经选读哲学思想(1)

哲学思想1106(填空)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1)。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1107(填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zhm88e217e16g2f5026bod04q39t00p1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