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E、人的认识能力往往是不可靠的
9. 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是因为:( ABCD )。 A、人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人们认识事物的手段总是有局限性的 C、认识总是受认识主体的状况制约的 D、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 E、实践活动总是变动不居的
10.列宁认为,以往的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是:( AE )。 A、至多考察了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B、注重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C、强调了法的作用 D、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E、只注重历史人物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在此之后,便是因此之果。 错误。
在此之后,并非就是因此之果。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原因是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因果关系有两个特点,一是因果关系有时间的先后,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二是并非所有的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必须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内在联系。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标准是绝对的。 错误。
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一,凡经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新的实践可以丰富它、完善它、发展它,却不能推翻它;第二,即使一时的实践还不能对某些认识作出检验,但无限发展的实践,终将会对认识是否是真理作出确定的检验。
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需要随着
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第二,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飞跃。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其是否超出度的范围。量变是在原有度的范围以内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所以,它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渐进性。质变是超出原有度的范围的变化,是对度的突破,所以,它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的中断和飞跃。
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和绝对变动性、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可简要地概括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转化为新的量变。
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2.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它的创立,揭示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错误,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实现了认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是对立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主张“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人们在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它把辩证法贯穿于整个认识过程,从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认识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肯定主体在认识中的选择、建构等能动作用。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五、材料题(20分)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恩格斯在科学把握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人类不可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因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