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饱和NaCl溶液,电解结束后,所得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3mol/L,则该过程中消耗氨气的质量为__ ___(假设溶液电解前后体积不变)。
19.(14分)下面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过量的Fe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I.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中含有SO2、H2、H2O
己知:CaSO3受热易分解
(1)写出过量Fe粉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等体积的SO2与H2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 _ __。
(2)若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流向,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连接顺序是
A→___ _ _(不可重复使用)。
(3)装置E中的干燥管中盛放的物质为碱石灰,其作用是__ _____。 (4)证明有H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 ______。 II.为测定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5) W溶液可以是下列溶液中的___ ___(填字母代号); A.H2O2溶液 B.NaOH溶液 C.KMnO4溶液(硫酸酸化) D.氯水
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_______(用含V、m的代数式表示)。 (6)丙同学使用cmol/LxmLI2的淀粉溶液(过量)吸收混合气体,充分反应后,用0.1000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去滴定I2的淀粉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的体积为20mL,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___ ________ (用含V、c、x的代数式表示)[已知:I2+2S2O32-=2I-+S4O62-]。
- 6 -
20.(14分)明矾[KAl(SO4)2·12H2O]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饮用水的净化;造纸工业上作施胶剂;食品工业的发酵剂等。利用炼铝厂的废料——铝灰(含Al、Al2O3及少量SiO2和FeO·xFe2O3)可制备明矾。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操作Ⅰ是________,操作Ⅱ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检验滤液A中是否存在Fe2+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只用一种试剂)。
(4)将铝灰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滤
2+液A中加入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条件下MnO?): 4转化为Mn
_________ ____ ___。
(5)已知:在pH=3、加热条件下,MnO4可与Mn反应生成MnO2。加入Mn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____,滤渣2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1.(10分)以甲醛和苯酚为主要原料,经下列转化可合成酚醛树脂和主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D(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略去)
?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中所含官能团名称为 ;D的分子式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芳香族化合物E(C8H10O2)与B的水解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1mol E可与2mol NaOH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1:1,则E有 种可能的结构(不考虑立体
- 7 -
异构)。
(4)以CH3OH和CH3ONa为原料(其它试剂任选),设计制备CH3COCH2COOCH3的合成路线:CH3OH
。
- 8 -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2 D +
3 B 2+
4 D 5 C 6 A 7 C 8 A 9 D 10 11 12 13 14 15 16 A D B D B C A 17.(6分)Fe+2H=Fe + H2 ↑ 在干燥的HC1气流中加热 FeCl2+H2 高温 Fe+2HCl 18.(8分)
(1).HNO-2+ClO =NO-2+HClO (2).NH-
2OH+H2O
NH3OH++OH
(3).2NO-
-
2+2CH3COOH=NO2+NO+2CH3COO+ H2O (4). 1.7g 19.(14分)
(1)2Fe+3H2SO4=2FeSO4+SO2+H2+2H2O(2分) (2) D→B→C→F→E(2分)
(3)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干扰实验,吸收多余的SO2 (2分) (4)F中黑色固体粉末变为红色,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2分) (5) AD (2分)22.4m/233V (2分) (6)22.4×10-3
(cx-1)/V (2分) 20. (14分) (1)Al3++3H2O
Al(OH)3(胶体)+3H+
(2)过滤 冷却结晶(每空1分)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铁氰化钾溶液)
(4)2Al+2NaOH+2H2+
?
+
3+
2+
2O=2NaAlO2+3H2↑ 5Fe+MnO4+8H=5Fe+Mn+4H2O (5)3Mn2+
+2MnO?
+
4+2H2O=5MnO2↓+4H MnO2、Fe(OH)3 21. (10分)
(1)酯基、醚键(2分) C19H20O5(2分)
(2)
(3)4(2分) (4)
(2分)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