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八下科学复习提纲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稀有元素:性质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 7元素的分布 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②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③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④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8、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相同 区别 都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电中性 带正电荷 一般都是稳定结构 比相应原子少一个电子层 与相应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带负电荷 区 别 元 素 (1)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2)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 子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五)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除H、N、O、F、Cl、Br、I外,其它元素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3.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六)表示物质的符号 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2)化学符号的书写: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呢? 口诀1: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口诀2:氢、金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有机化合物的书写除外)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3、写法: ①单质: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之间构成的,通常有元素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化学式。 ②化合物: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再每种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4、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

5、离子符号:在形成钙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七)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关系(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原子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种子数

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0.03% 。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集气法和 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作用:①提供呼吸 ②助燃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HCO3),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通常用 向上排空气法 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浑浊 ; 方程式为 Ca(OH) + CO2 =CaCO3 2↓+H 2O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温室效应 。作用:①固态可作制冷剂 ②工业原料 ③灭火

4、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作用:①填充灯泡 ②食品包装充入氮气防腐保鲜。③制作化肥和火药 ⑩作冷冻剂(汽化吸收大量热量) 5、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也称惰性气体。作用:①保护气 ②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支撑电光源 ③激光技术。

4.填写下面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表格:(条件:点燃或加热) 反应物 反应 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点燃) 产物 硫 淡蓝色火焰 蓝紫色火焰 SO2 磷 氧化、自然 冒白烟 P 2O5 铁 生锈(Fe 2O3) 火星四射 Fe 3O4 碳 燃烧、发出红光 发出白光 CO2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2O2 和加热分解 KMnO4 或 KCl O3 ,化学方程式为(1) H2O2 ====== H2O + O2↑ (2) 2KMnO4 ====== K2MnO4+ MnO2 + O2↑ (3) 2KCl O3 ======= 2KCl + 3 O2↑ 工业上用 分离空气 制取氧气。——物理变化

一、反应类型:

(1)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可用C=A+B+??来表示

(2)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可用A+B+??=C来表示

(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

化剂。

塑料.橡胶的老化

缓慢氧化 金属锈蚀

氧化反应 自 食物的腐坏 燃 呼吸作用 剧烈氧化 燃烧 爆炸

点燃 点燃

例如 [1]2H2+O2=====2H2O, [2]CH4+2O2=====CO2+2H2O, [3] CaO+H2O====Ca(OH)2

反应[1][2]是氧化反应,[1][3]是化合反应。

因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上氧化反应。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催化剂 ,它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速度 ,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也叫触媒。

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快或减慢)反应速度,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二步: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离开水面。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

收----收集气体

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熄----熄灭酒精灯

(2)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把空气排尽

(3)排空气法收集时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7.我们把物质和 氧气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我们把 发光 、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燃烧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 爆炸 。而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有充足的氧气 。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1) 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燃烧的条件:一是:可燃物:

二是:可燃物要与助燃气体接触; 三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 、 原子个数 和 质量总和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 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1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碳(C) 和 氧气(O2) ,条件是 点燃 ,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和碳原子的比为 1 :1 ,氧气,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8 :3 :11 。

11、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会和其他产物,同时释放有机物的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1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

12.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2个过程,是靠 膈肌 和 肋间肌 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膜变扁平同时,隔间外肌收缩,隔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面积增大,内压力减少,人就吸气了。

13.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光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2)和 水(H2O)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2)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 叶绿体 。

14.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 碘液 ,遇到淀粉会

变蓝色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15.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

16、光合作用包含的两方面的变化:①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发生了物质转化。②把太阳能变成存储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实现了能量转化。 1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①温度 ②光照强度 ③co2浓度 ⑩ 水分 ⑤叶绿体

16.检验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的方法是:将 点燃的火柴 放入集气瓶内, 剧烈燃烧 的是氧气, 无变化 是空气,熄灭的是 二氧化碳(CO2) 和 氮气(N2)。这2者再用 澄清石灰水(Ca(OH)) 检验,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CO2) ,不变的是 氮气(N2) 。 217实验室里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 H2O +CO2 1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释放 能量 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19.大气中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的气体是 臭氧 ,分子式为 O3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排放 氯氟烃 ,而使其遭到破坏。臭氧比氧气氧化性更强,且臭氧不稳定。 臭氧层就是在距地面20——35千米的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大约90%的臭氧。

20.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形成含有碳元素的 有机物 ,同时又通过生物的 分解作用 将其分解,重新变为二氧化碳,另外 呼吸作用(碳物质燃烧) 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们使得碳通过二氧化碳的形式来完成循环。 21.大气的污染物主要有CO 、O3 、SO2 ,NO2 。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 SO2 , NO2 等物质,形成了酸雨,造成严重污染。酸雨中的主要有害成分是硫酸和硝酸。

22、空气污染:由于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量的增加、土地沙漠化、车辆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和部分建筑装饰材料放出有毒气体。包含了汽车尾气(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烟和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第四章基本内容复习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 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 动物 、 植物 、微生物 。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 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 砂粒、黏粒和 粉砂粒。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原因是壤土类土壤的保肥、保水、透气、透水性能最好。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 7.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 无机盐。

8.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直根系,例如大豆。没有明显主根和侧根之分叫做须根系,例如小麦 。

9.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除了与植物的种类有关以外,还与土壤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 有关。一般地说,地下水位越高,则根系的平均长度短。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的功能 10.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最主要部位是根尖,它的表皮细胞突起叫根毛。 11.根尖分为 根毛区、 伸长区 、分生区和根冠四部分。其中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八下科学复习提纲整理

稀有元素:性质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7元素的分布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②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③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xvc09err92i2p9mdh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