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 课本知识点 - 重点 - (考试必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定价法收取较低的价格,由于P< AC,从而厂商是亏损的同时,双重定价法还要求制定的价格计划应该使厂商由于收取较高价格所获得的利润能补偿由于收取较低价格所遭受的亏损,这样,尽管从整体上看厂商利润为零,但厂商还是愿意继续经营的

第二节垄断竞争

1.垄断竞争的条件:垄断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具体有三点: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第二、一个生产集团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致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报复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种,一种被称为D需求曲线,一种被称为d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的其它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了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结论: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一般关系,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的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竞争厂商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平移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的每一市场价格水平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第三,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的弹性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生产规模下能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在均衡点上可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是最小的亏损这取决于均衡价格是大于还是小于SAC在企业亏损时,只要均衡价格大于AVC,企业在短期内总是继续生产的;只要均衡价格小于AVC,企业在短期内就会停产

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MR=SMC

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必定存在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它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此时,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0,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

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生产集团这就意味着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利润必定为0,即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d曲线与D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简单看,这些情况与完全竞争厂商是相似的但由于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是两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及其状态具有本身的特点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AR=LAC=SAC

在长期均衡产量上,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为0,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5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理想的产量: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为多余的生产能力垄断竞争厂商实际产量小于理想的产量,反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是生产某些相似产品的小规模的企业过于拥挤,如过分稠密的汽车加油站和零售店重复投入浪费了一部分资源,如果把这些重复投入的资源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也就是减少厂商的数量)生产的平均总成本就会降低,供给量就会增加同时,产品的多样化就会减少所以这种多余的生产能力代表由于想得到产品的多样化而付出的代价

6.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其原因如同上一节已经指出的那样,在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情况下,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找不到垄断竞争厂商和生产集团的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7.非价格竞争: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厂商之间存在价格竞争,也存在非价格竞争但长期看,价格竞争的结果是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利润为0因此,非价格竞争便成为垄断竞争厂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第三节寡头

1.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样一种市场组织它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例如美国的汽车业、电气设备业、罐头行业等,都被几家企业所控制

2.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政论的扶植和支持等等寡头市场的成因与垄断市场的很相似的,只是程度有所差别而已寡头市场是比较接近垄断市场的一种市场组织

3.寡头行业的分类:按产品特征,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没有差别例如,钢铁、水泥行业差别寡头行业是指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例如,汽车、冰箱行业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区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即合作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合作的)两种类型

4.寡头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厂商的产量都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一个较大的份额,每个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变动都会都其它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每个寡头厂商在采取某项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要推测或掌握自己这一行动对其他厂商的影响以及其它厂商可能作出的反应,根据所推测的反应采取最有利的行动寡头厂商们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使得寡头理论复杂化一般来说,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就无法建立寡头厂商的模型或者说,有多少关于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的假定,就有多少寡头厂商的模型,那么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还没有一个寡头市场模型,可以对寡头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作出一般的理论总结

本节介绍两面个经典的寡头模型,它们是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这两个模型都属于独立行动条件下的寡头厂商模型

5.古诺模型: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很容易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的假定是: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古诺模型的结论:在均衡状态中,A、B两个厂商的产量都为市场总容量的1/3,即每个厂商的产量为1/3OQ,行业的总产量为2/3OQ

双头古诺模型的结论的推广:今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则可以得到一般的结论: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1/(M+1)·市场容量

行业的均衡产量=M/(M+1)·市场容量

6.斯威齐模型:这一模型用来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价格刚性是指当成本有一定量的改变时价格却保持不变这就是说,在这种市场上,一旦价格决定之后,就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

况在钢铁、汽车等寡头市场上存在斯威齐模型也被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该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是1939年提出的

斯威齐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它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它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斯威齐模型对出寡头厂商的弯折的需求曲线的推导:P242图7-16

有两条需求曲线dd需求曲线和DD需求曲线,dd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格而其它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厂商的需求状况,DD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时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假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DD需求曲线与dd需求曲线的交点B所决定的价格P,那么根据该模型的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由B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dd需求曲线上的dB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的BD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很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是B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由弯折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

斯威齐模型对价格刚性的解释:用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可以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在边际收益的垂直间断范围内随着边际成本的上升,那么它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这时的价格是有刚性的只有成本发生很大的变化,才会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斯威齐模型的缺陷:斯威齐模型也就是弯折的需求曲线解释了寡头市场较为普遍的价格刚性形成的原因,但是该模型并没有说明具有刚性的价格本身,如图中的价格水平P,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该模型的一个缺陷

7.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如同垄断厂商和垄断竞争厂商一样,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由于寡头厂商之间的行为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所以,不存在寡头厂商和行业的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 1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支付 2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这样一种状态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占优策略均衡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占优策略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弈均衡概念占优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来说,其最优策略是惟一的而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3.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 囚犯的困境:关于寡头厂商之间合作与不合作的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属于“囚犯的困境”的博弈类型假设甲、乙二人被怀疑为合谋偷窃的嫌疑犯,警方把他们抓获了,但是证据不足,所以对他们进行单独审讯给两个嫌疑犯交待的量刑原则是:P275图7-19

那么这两个囚犯的博弈过程是这样的,如果两个人都不坦白即合作抵赖,则都可以获得最好的结局但是由于他们无法建立攻守同盟,所以每一方都担心对方坦白而自己不坦白时所要遭受的重判,所以,每个囚犯的占优策略都是坦白,即双方不合作,于是,(坦白,坦白)便是该博弈的占优策略均衡

囚犯的困境反映了一个问题,从个人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即个人理性和团体理性的冲突

重复博弈:前面所分析的博弈都是一次性的,即每个参与者只参加一次策略的选择,一旦策略选定,整个博弈的结局也就决定了,参与者不能博弈的过程施加什么影响这类博弈被称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博弈,也就是说同一个博弈被套重复多次在一次博弈过程中,由于任何违约行为都不会遭受报复,囚犯困境的不合作是难以避免的在重复博弈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违约行为,成员之间都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所以对于无限期限的重复博弈,囚犯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合作的状态会持续下去

4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寡头厂商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时会对竞争对手采取威胁或承诺的策略但只有其威胁或承诺可信时,策略才会奏效

第五节不同市场的比较

1.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

2.配置效率(效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该经济组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最大可能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组合,那么,这个经济就是有效率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效率不仅仅仅要求所生产商品的正确组合,它还需要这些商品在分配给消费者时,使消费者满足程度最大化我们根据这个标准通过比较不同市场组织条件下长期均衡点来分析哪一种市场组织的效率最大

3.经济效率的比较: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点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而且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的最低点在长期均衡点P=LAC,利润为0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竞争程度越高,长期均衡时的均衡价格越低,均衡产量越高,它的经济效率越高;垄断程度越高,长期均衡时的均衡价格越高,均衡产量越低,经济效率越低

另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行业在长期均衡时是否实现了P=LMC,也是判断该行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一个条件如果P> LMC,那么说明商品的供给不足的,应该有更多的资源转移到该商品的生产中来,以使这种商品的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以使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社会境况变得更好一些在完全竞争市场,P=LMC,它表明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有P> LMC,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的配置是不足的尤其是在垄断市场,独家厂商维持了高价低产,资源配置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由此得出,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是最高的,垄断竞争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节分配论概述

1生产要素与要素价格: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相应的要素价格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

2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该理论认为,其他条件不变,一种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以完全竞争厂商为例,厂商要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其最优的劳动使用量必须满足VMPL=P·MPL=W的条件,故有W/P=MPL,即工人的实际工资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同理可以得到,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也取决于其边际产量的多寡因此,看上去,每一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各自对生产所作出的贡献(各自的边际生产率)作为报酬

第二节引致需求

1引致需求:与对产品的需求不同,要素需求是一种引致的需求

2生产要素需求的“共同性”: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无论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都是一个完全竞争者

不完全竞争厂商的类型:(1)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2)在产品市场上不完全竞争,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3)在产品市场上不完全竞争,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MP·P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dC(L)/dL=W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VMP=W或MP·P=W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厂商必须在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要素的边际成本相等的地方

确定其要素需求量就完全竞争厂商来讲,其要素使用原则可表示为VMP=W,这里的VMP可以是任一种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产品价值,W则为相应要素的市场价格(就卖方垄断厂商而言,要素使用原则可表示为MRP=W;而买方垄断厂商的使用原则则可表示为VMP=MFC虽然形式不同,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若生产中只使用一种要素L,则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关于该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与第三章我们在由个别需求曲线导出市场需求曲线时的做法类似,这里也可用水平加总的办法以由个别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得到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但考虑到不同厂商的行为的相关性(当所有厂商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同时调整其要素需求量时,它们的VMP线不是相互独立的),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不能直接由各厂商的VMP线水平相加得到须先对个别厂商的VMP作调整得到行业调整线,然后再水平相加因此,考虑到所有厂商的同时调整,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再是其边际产品价值线,而是一条更为陡峭的行业调整线将厂商的行业调整线水平加总,即得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卖方垄断厂商的特点:产品市场上的垄断者和要素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 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MR·MP 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MRP=W或MR·MP=W 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如果假定只使用一种要素,则无论是否考虑多个厂商的调整,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都等于其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

若所有厂商均为买方垄断者,则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可由所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水平相加得到

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买方垄断:要素市场上的垄断者和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 买方垄断的要素供给函数与边际要素成本: W(L)=a+bL(a,b均为常数,且b> 0) MFC=a+2bL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VMP=MFC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存在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21x130g1kc0daet3z43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