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 考前冲刺试卷C卷 附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属于蒙台梭利教育观点的是( )。 A.注重感官教育 B.注重集体教学作用 C.重视实物使用 D.通过游戏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2、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他的课程实施中2-11采用( )。 A. 小组教学法 B. 游戏法 C. 整个教学法 D. 故事教学法 3、(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4、在白布上,贴上紫色的茄子,这样的贴绒教具使用了( )的感知规律。 A.感觉后像 B.感觉对比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理解性 5、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6、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僻,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的幼儿。 A.抑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胆汁质
7、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主法属于( )。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代评价法 D.实验法
8、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A.听觉辨别力较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9、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 )特征。 A.直观行动性 B.自我中心性 C.具体性 D.形象性
1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儿童实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 )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0~3岁前 B.1~4岁前 C.2~5岁前 D.5~6岁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幼儿园教育知道该纲要中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
2、简述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内容?
第 1 页 共 4 页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活动设计:
春天到了,幼儿园开展了《春天的小花园》主题活动,小山坡上、小花园里绿茸茸的小草渐渐露出了头。孩子们喜欢在花园的草地上游戏、嬉戏,但是对小草的特征并不太了解,有的孩子还喜欢拔草。
请依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幼儿班的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分析: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 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跺一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自己回答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老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2、材料分析:
小虎精力旺盛,爰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 问题: 根据小虎的上述形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他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
第 2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解析:蒙台梭利注重感官教育。 2、C 3、D 4、B 5、D 6、A 7、B 8、C 9、C 10、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有好奇心 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 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 比较 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2、答案如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中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她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十分重要。
窄。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情境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①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没有充分的玩具、教具和活动材料,幼儿的活动将不会有效地开展。小班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材料与玩具提供的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合理地提供活动的各种物质材料。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③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具、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渡,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⑤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一定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要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要重视玩具、教具的鲜明、形象、生动性。
(5)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①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事物的分析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具体特点。随着语言在幼儿分析综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分析综合。②通过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幼儿对物体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幼儿初期还不善于找出物体之间相应的部分。例如比较两幅图中的两个孩子,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对两幅圈中两个孩子的帽子进行比较、对两个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进行比较等。他们会说:“这个小朋友戴着帽子,那个小朋友的手上拿着枪。”幼儿中期、晚期能够逐渐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第二,幼儿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再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通过操作和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可以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答案如下:
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过宽或过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小班(3-4岁)突出的性格特点。他们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2)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第一,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的模仿与其能力发展易受暗示密切相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而且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第二,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获得良好成效。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第三,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坚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
第 3 页 共 4 页
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 2、答案如下:
(1)小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因为胆汁质的人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小虎精力旺盛.做事急躁马虎.不如意便大发脾气,随意动手打人.都是胆汁质类型表现的主要特征。
(2)针对胆汁质的小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切记不可过于急躁,应该有耐心和爱心的对待小虎。要经常培养小虎气质特点中优秀的-面.如鼓励小虎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如果小虎出现暴力、没有耐心的情况,要及时予以引导.防止任性粗暴。材料中小虎发脾气后也非常后悔.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进行谆谆善诱.平时给与小虎更多关注,与家长及时沟通,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园教育时,注意培养小虎的创造力,韧性,决断力行动力和表现力等多种优良的品质特征。
要在草地上踢足球?是呀,草地就像绿色的大床、绿色的地毯,我们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伤。
(4)感受小草的清香味
教师:谁闻到小草的味道了?我们一起闻一闻,感觉怎么样?老师告诉你们,小草发出的清香味还能使我们身体健康。所以幼儿园里有许多_g--地,还有许多地方也有草地,想想,你们在哪里见到过草地呢?(小区、公园等)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 青青的草地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较仔细地观察草的特征。 (2)初步了解小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懂得爱护草地,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踢足球图片、绿色皱纸、画有牛的图片、固体胶。 (三)活动过程
1.感受园内春天的景色,引发幼儿对草的关注教师:春天到了,你们看叔叔阿姨种的花都怎么样了?(花儿都开放了)小山坡上的草儿也变得怎么样了?(草儿变得绿绿的)你们喜欢小草吗? 2.体验感受教师:现在我们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脚或鼻子来亲亲小草,和小草做游戏好吗?(观察幼儿是怎么与小草做游戏的?引导幼儿用手压、打滚、脱鞋赤脚在草上走) 3.交流分享
(1)幼儿坐下来休息,说说小草的特征与感受
谁来说说刚才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戏的?你的脚(手)碰到小草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回答,孩子们共同感受小草的特征
小草是软绵绵的、小草的尖尖头碰到手时还感到有点刺刺的、痒痒的。感受小草有弹性的特征。教师:刚才我看到你把小草轻轻地压下去,你发现小草会怎么样?(弹起来)小草真厉害压下去,还会弹起来。我们也来试一试时,看看小草会不会弹起来。 (3)感受在草地上运动时不容易受伤又很快乐
教师: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戏的?在小草上打滚感觉怎么样?
小朋友。你们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哪里举行足球比赛的吗?(出示图片)为什么一毒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