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胀、黄疸;出血倾向和贫血;内分泌紊乱——性激素比例失调、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2、门脉高压症(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肝触诊(晚期肝脏缩小,坚硬,表面呈结节状。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诊断依据: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2、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3、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5、B超、CT符合肝硬化图像、6、肝活检见假小叶形成

腹水形成机制:1、门脉压力增高;2、低白蛋白血症;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4、内分泌因素的作用;5、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13、肝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遗传因素、其他 临床表现:1.肝区疼痛(最常见);2、肝脏肿大;3、黄疸;4、肝硬化征象;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6、 转移灶症状;7、伴癌综合症

鉴别诊断:

继发性肝癌:以原发癌表现为主,血清AFP一般为阴性,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找到肝外原发癌的证据。

肝硬化:肝硬化病例有明显的肝大,质硬的大结节,或肝萎缩变形而影像检查又发现占位性病变,则肝癌的可能性很大,反复检测血清AFP或AFP异质体最终能正确诊断 病毒性肝炎:定期多次随访测定血清AFP和ALT,两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ALT持续增高至正常的数倍,则肝炎的可能性大,二者曲线分离,AFP持续升高,ALT正常或下降,则多考虑原发性肝癌。

肝脓肿: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次超声检查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做诊断性穿刺或药物试验性治疗。

肝局部脂肪浸润:肝动脉造影病灶内血管无扭曲变形,有时必须做肝穿刺活检确诊。 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超声检查和AFP检测有助于区别肿块的部位和性质。 其他肝脏良恶性肿瘤或病变:可定期行超声、CT、MRI等检查,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做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14、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临床表现:症状: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常于饱餐后和饮酒后1-2小时发病,疼痛为持续性,有阵发加剧,呈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或左上腹,可向腰背部放射,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时减轻;2、恶心、呕吐及腹胀;3、发热;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体征: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重症(出血坏死型):除上述表现明显加重外可出现:1、低血压或休克;2、急性腹膜炎体征,伴麻痹性肠梗阻,胸、腹水征多呈血性;3、10~20%病人上腹部可触及肿块;4、低血钙引起手足搐搦;5、Grey-Turner征(肋腹皮肤呈灰紫色)、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6、其它

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核左移;2、血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起病后6-12小时升高,尿淀粉酶起病后12-24小时升高;3、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正常不超过5%,急性胰腺炎可增高达到3倍;4、血清脂肪酶:24~72小时开始上升,持续7~10天;5、生化检查:出血坏死型血钙降低。6、影像学:X线腹部平片,腹部B超和CT

5

治疗:内科治疗:1、监护;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休克;3、解痉镇痛;4、抑制胰腺外分泌(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等);5、抗菌药物;6、抑制胰酶活性药物;7、腹膜透析;8、并发症处理。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外科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IgA肾病的定义,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15、

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临床表现:临床以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减退为主,伴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继发性肾小球疾病,Alport综合征,其他原发肾小球病,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盂肾炎。

IgA肾病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原发性肾小球病。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大量蛋白尿(,3.5g/d)为诊断基本条件,加上低蛋白血症(,30g/L)为确诊所必须,再有水肿和高脂血症则诊断可以成立,确诊应用活检。

治疗方法:1、起始足量,2、缓慢减药、3、长期维持

16、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确诊依据、真性细菌尿的定义,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临床表现: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尿液常混浊有异味。30%可出现血尿,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肾盂肾炎:急性: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以上);2、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痛等。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3、体格检查(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慢性:一半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

确诊依据:有尿路刺激征,感染中毒症状、腰部不适等,结合尿液改变和尿液细菌学检查,诊断不难。 2真性细菌尿:?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菌落数>10/ml。?导尿细菌定量培养?5510/ml。?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10/ml,

治疗: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片1g,每日3次,以碱化尿液、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抗感染治疗(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72小时显效者无需换药;否则应按药敏结果更改抗生素,2周疗程,定期复查)

17、慢性肾衰竭的定义与分期(含CKD分期)、常见的病因及导致肾功能损害加剧可逆因素、临床表现与治疗;

定义:各种慢性肾脏病变发展到最后的临床综合征,均可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表现。

CFR分期

CRF分期 肌酐清除率(ml/min) 血肌酐(,mol/L) BUN(mmol/L) 50~80 133~178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9 25~50 179~445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9 10~25 146~706 肾功能衰竭期 ,18 尿毒症期 ,10 ,707 CKD分期

分期 特征 GFR水平(ml/min) 1 已有肾损害,GFR正常 ?90 2 60~89 GFR轻度降低 3 30~59 GFR中度降低 4 15~29 GFR重度降低 6

5 ESRD(肾衰竭) ,15

常见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慢性肾盂肾炎 可逆因素:1、累及肾脏的疾病复发或加重;2、血容量不足;3、肾脏局部血供急

剧减少;4、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5、肾毒性药物;6、泌尿道梗阻;7、严重感染;8、其他 临床表现:1、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2、血流系统症状(贫血、出血倾向);3、心血管系统症状(高血压、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病变、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4、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判断力降低);5、呼吸系统症状(尿毒症肺炎);6、皮肤症状(瘙痒及其它);7、肾性骨营养不良(主要为纤维性骨炎、尿毒症性软骨病、骨质疏松和肾性骨硬化);8、内分泌系统症状(继发性甲旁亢、红细胞生成素不足,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II过多);9、代谢系统症状(氮质血症,白蛋白降低,糖耐量减低、高脂血症);10、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代酸,水钠潴留,高血钾,钙缺乏,磷过多,高镁血症);11、易发感染 治疗:1、基础病的治疗,2、饮食治疗(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钠摄入);3、必须氨基酸疗法;4、对症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5、药物应用(忌用肾毒性药物);6、透析治疗;7、肾移植

18、再障的定义与诊断依据、治疗;

定义: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5、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治疗:1、支持治疗(保护措施:预防感染;避免出血;不用对骨髓有损伤作用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对症治疗:纠正贫血、控制出血、控制感染、护肝治疗)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其他。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造血干细胞移植)

1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定义、诊断要点、治疗;

专升本临床医学考试复习资料

胀、黄疸;出血倾向和贫血;内分泌紊乱——性激素比例失调、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2、门脉高压症(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肝触诊(晚期肝脏缩小,坚硬,表面呈结节状。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诊断依据: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等有关病史;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sb73ujgx47ty70kclt55mbv23ri50055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