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_苏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题:折线统计图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

第1页/共8页

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

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通过学习,能够绘制折线统计图。 2、 3、

理解并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够分析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第2页/共8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能够绘制折线统计图,并掌握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通过分析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条形统计图,你们还记的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追问:你还记得条形统计图吗,有什么特点? 答案:

答案: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特点: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多少,便于比较。 二、情境引入

同学们,图上的小同学在干什么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高会怎么样?谁能告诉老师你前几次量的身高是多少啊?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的事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1:

第3页/共8页

张小楠把自己 6 ~ 12 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张小楠 6 ~ 12 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让我们用另一种形式来看看张小楠的身高变化吧 张小楠 6 ~ 12 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你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吗?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整理数据。

(2)标出纵轴和横轴的名称,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量。 (3)根据每个量的数据进行描点,并用线段依次连接每个点。 (4)写出统计图名称和制图时间,并标上图例。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动画使学生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 随着年龄的增长, 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 从 6 岁到12 岁, 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身高随年龄增加越来越高 144-116=28厘米

(2) 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哪一年张小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吗?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0岁那一年 直线比较陡,上升的快 (3) 估计一下, 张小楠 13 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想一想: 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 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统计表能够清晰体现每个年龄段身高的具体值,但不能体现身高变化趋势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明确每个年龄的身高,还能通过折线的变化表现

第4页/共8页

身高的变化趋势。

追问:总结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的异同点。 答案: 练一练

判断下面情况是用折线统计图还是条形统计图? 1)一个小组的身高情况。( ) 2)北京一周的空气污染情况。( ) 3)股票的升降变化趋势。( ) 4)电视专卖店各类电视的销售情况。( ) 答案: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根据题目给出的统计表,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某工厂2024-2024年产量统计表 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1)工厂的产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是怎么变化的?2024年的产量比2024年高多少?

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增多 44-32=12吨

(2)哪一时段的产量增加的最快?在图上是怎么变现的? 2024到2024年增加最快 折线最陡,上升的快 〖设计意图〗:进行巩固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2

不锈钢保温杯 陶瓷保温杯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哪种杯子保温好啊?

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 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第5页/共8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_苏教版

课题:折线统计图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omm9gf0i0wacw0f2p46m3qp9xkpa00yr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