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药理实验方法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实验 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体内检测TH细胞活性。

4、对B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 血清中IgG、IgA、IgM的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法、散射比浊法);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溶血空斑试验、溶血分光光度法)。

5、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 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白色念珠菌3H葡萄糖掺入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反应测定、单核因子测定等。

6、对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 总IgE水平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放射免疫单扩散法(radioactive single radial diffusion,RSRD)、免疫斑点法(dot immunobinding assay,DIBA)、反向被动血凝法(reversed passive hemagllutination assay,RPHA)、纸片放射免疫吸附试验(paper radio immunosorbent test,PRIST)。特异性IgE抗体测定:ELISA、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P-K试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合成IgE的测定:微量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microtiter solid-phase radioimmunoassay,MSPRIA)和ELISA法。参与I型超敏反应介质的测定:相应介质试剂盒测定,如LTs试剂盒。动物模型:如过敏性哮喘模型等。

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药效学研究原则

根据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类,可分为免疫增强剂、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

1、免疫增强剂和免疫调节剂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免疫增强剂和免疫调节剂可分为两大类:生物类和化学合成化合物类。生物制品类包括菌苗、细菌的某些成分如脂多糖、真菌产物、免疫细胞的产物如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菌如LAK细胞、自然化合物及中草药及其单体成分等。化学合成化合物类包括含硫化合物、多聚核苷酸等。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因用药方案不同,如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等,会导致不同的药效;另外,药物本身的纯度和药物受试对象的种系、年龄、疾病类型与程度及遗传背景亦会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

临床上免疫增强剂和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肿瘤及慢性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故选择实验动物模型时,应考虑采用免疫缺陷模型动物、荷瘤动物、自身免疫病模型及相应病原体感染动物模型。

2、免疫抑制剂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免疫抑制剂的筛选程序一般是先进行体外实验,然后进行体内实验。动物

11

的体内实验多采用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的病理模型和新西兰NZB小鼠。在动物实验时,应考虑动物的品系、对免疫应答所影响的环节、治疗指数、给药途径、最佳治疗方案等。在免疫药理学研究之后,还应进行基础药理学研究、药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药物的动力学研究等。

第七节 肿瘤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

肿瘤药理实验方法无外乎体内和体外实验两种。从实验目的上看,又可以分成抗癌作用和抗癌作用机制研究两种。

一、抗癌作用研究

(一)体外实验法:用培养的肿瘤细胞系进行。

1、噻唑蓝(MTT)法 在培养的活细胞线粒体中与NADP相关的脱氢酶可将黄色的四氮唑(MTT)催化成不溶性的蓝紫色的甲替,将甲替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后,利用酶标仪(试验波长570nm,参比波长450nm)测定光密度值,按照公式

实验组光密度值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1 - )×100% 对照组光密度值

计算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用系列浓度的药物可制作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的量效曲线。

2、染料排斥法 本方法是根据活细胞具有排斥某些染料的功能,而死细胞因胞膜破坏而易于被染料着色的原理,在培养的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悬液中加入伊红、台盼蓝、或苯胺黑等染料,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后,在15分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200个细胞。根据公式

未染细胞数

活细胞率(%)= ×100% 细胞总数

3、生长曲线法 本方法是根据肿瘤的Gompertzian生长曲线而设计。培养的肿瘤细胞在初期为指数增殖期,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加,因代谢产物的积聚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增殖趋于减缓乃至停止,进入所谓的平台期。在培

12

养后的的即刻、1、2、3、4、5、7天的细胞,用台盼蓝染色,细胞计数,然后取细胞对数对培养时间作图可获细胞生长曲线。1)将生长曲线外延至Y轴可获得截距No`,用公式

对增殖细胞的杀伤力?No-No`?100%No

计算药物对增殖细胞的杀伤力(No`是对照组的的截距) 2)用Nt代表接种后t小时的细胞数, 用公式

TD = 0.301t / logNt - LogNo

计算药物对细胞增增时间(TD)的影响。

3)取平台期每毫升的细胞均数,比较细胞生长的饱合密度(Ns)。 4、集落形成法 本方法利用分裂?6代以上的克隆原单细胞子细胞可形成集落成簇(每簇细胞数>50)的能力,比较药物对单个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本方法有贴壁法和半固体培养法两种。

1)贴壁法 需要选用贴壁生长的细胞, 按500细胞/ml的浓度接种到35mm培养皿中,培养后弃去培养基,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后,在20×解剖显微镜下计数含有50个细胞的细胞集落。

2)半固体软琼脂培养法 取对数生长的细胞,用含小牛血清的培养液稀释成1000细胞/ml的悬液;溶化5%的琼脂液,并按1:9的比例与含小牛血清的新鲜培养液混合,倒入35mm培养皿(1ml/皿),室温下待琼脂凝固,取0.94ml的细胞悬液,加0.04ml的5%琼脂, 加到已制备的琼脂平皿中,室温下凝固。移入培养箱培养。在16×解剖显微镜下计数直径大于75μm的细胞集落。以集落形成抑制百分率对对数剂量作图,可得“S”型曲线,从曲线上求取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集落的存活分数与剂量作图,可获得克隆原细胞存活曲线,方程为S=1-(1-e-D/Do)n,S为存活分数, D 为剂量, Do为存活分数每下降1/ e时所需的药物剂量, n为外推值。Do越小, 药物的杀伤力越大,N越大杀死细胞的药物剂量越大。

5、硫化若丹明B法(SRB)法 硫化若丹明(sulforhamine B)呈粉红色,溶于水,可与生物大分子的碱性氨基酸结合,这种结合物在波长515nm时的读数与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细胞的定量。测试的细胞先用TCA固定,去除固定液,加入SRB, 室温下静置, 然后去除未结合的SRB, 用非缓冲tris碱液溶解结合的SRB,在自动化分光光度平板读数仪(515nm波长)测定OD值。可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T - T0

生长率(%)= ×100% C - T0

13

C、T和To分别为对照组细胞,为给药组细胞,另外的对照平板加药时的细胞的OD值。

T - T0

杀伤率(%) = ×100% T

T - T0

50%生长抑制所需的药物浓度(GI50) = ×100% C - T0

T - T0

杀死50%细胞所需的药物浓度(LC50)= ×100% T0

(二) 在体试验法

1、小鼠白血病L1210 系用甲基胆蒽诱发DBA/2小鼠而得。取接种于DBA/2小鼠第6~7天之腹水,制成细胞悬液,每只小鼠(DBF1或CDF1)腹腔接种活细胞1×105,观察体重变化,计算平均存活时间T/C(T--治疗组存活时间,C--对照组存活时间)。T/C大于125%,并可重复,认为有抗癌活性,T/C大于150%,并可重复,认为具有显著活性。

2、大鼠Walker-256瘤 本瘤细胞接种在皮下或肌肉成为实体瘤,接种于腹腔则成为腹水瘤。取Walker-256瘤体制成瘤细胞悬液,按106个细胞接种于大鼠大腿肌肉。计算瘤重和T/C。重复实验T/C≤42%,认为有活性。 3、Lewis 肺癌 是一个在C57BL/6小鼠上发现的自发性肺内未分化的上皮样癌。该癌细胞恶性程度高,皮下、肌肉接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低,但可向肺转移,静脉接种可在肺形成瘤集落。方法是取接种于C57BL/6小鼠肌肉或腋窝皮下的13~15天的Lewis肺癌,制成细胞悬液接种2×106个细胞于BDF1小鼠皮下或腹腔内,12天后处死动物,作皮下接种者直接摘取肿瘤称重,作腹腔接种者,将双侧后肢从髋关节处剪下,荷瘤肢重减去正常肢重即为瘤重。重复实验T/C≤42%为有活性。

二、抗癌作用机制研究

(一)药物作用周期特异性研究

进行药物作用细胞周期性实验必须首先制备同步化的细胞,常用的体外培养细胞同步化的方法有机械振荡法、双胸苷同步法、含羞草氨酸俘获法和离心洗脱法。

14

1、机械振荡法 机械振荡法分离同步化细胞是基于单层贴壁生长的细胞在进入有丝分裂期时, 胞形变圆,松散地附在支持物上,利用摇晃或拍击培养瓶可以剥离出这些细胞,利用此方法可以得到较纯的M 期细胞。双胸苷同步法的原理是先以高浓度的TdR处理细胞,使细胞内的dTTP升高,后者抑制CDP 向dCDP的转变,DNA复制受阻,S期细胞停滞在S 期,其它期细胞积聚在G1/S边界;撤TdR,让原处于S期的细胞完全越过S期,再给予TdR,让越过S期的细胞进入G1/S边界,然后撤去TdR,让细胞重新生长,同时进入S期。因此,本方法可以得到较纯的S期细胞。

2、含羞草氨酸俘获法 含羞草氨酸可将细胞集结于G1/S边界,阻止细胞进入S期。在撤除含羞草氨酸后,细胞可同步进入S 期。

3、离心洗脱法 离心洗脱法的原理是进入细胞周期的的体积呈线性增加。G1期细胞体积最小,离出口最近而被最先洗出。G2/M细胞体积最大离进气口最近而被后洗出。

在上述同步化处理尚需配合以同步化程度的检测,检查的方法有两种:流式细胞光度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前者通过测定细胞的荧光强度来定量细胞的DNA量; 后者则利用测定掺入到DNA中的3H-胸苷(3H-TdR)或溴脱氧尿苷(BrdU)的量来获知处于S 期的细胞量。

(二)药物抗微管作用 利用微管蛋白在37℃聚合,在冰浴上解聚的特点,测定微管蛋白或微管液的OD值,分别获得S型的聚合曲线和倒S型的解聚曲线, 比较药物对曲线的影响, 用下式计算抑制率。

实验组光密度值

抑制率(%)=(1 - )×100% 对照组光密度值

(三)药物与DNA结合能力检查

吸收光谱移动法 原理是DNA与药物形成复合物后吸收光谱发生改变,吸收峰产生位移,位移波长随DNA/ 药物复合物的量增加而增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可观察到这些改变。

荧光光谱移动法 原理是在激发光的激发下,DNA-药物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生改变,谱峰向短波方向移动,荧光强度增强,同时激发光谱说发生改变。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可观察到这些变化。

(四)药物造成的DNA损伤

彗星(Comet)微凝胶单细胞电泳法 正常的DNA为负超螺旋结构, 在pH<9.0时以双链形式存在, 在pH>12.0时则完全解链。DNA受损后链断裂, 成为一个松散的结构, 在电场的作用下,松散的DNA离开细胞核向正极移动, 形成彗星似的拖尾,变换不同pH缓冲液可检测断裂的是双链还是单链。

15

药理实验方法学

3、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实验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体内检测TH细胞活性。4、对B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血清中IgG、IgA、IgM的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法、散射比浊法);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溶血空斑试验、溶血分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nhg78ygt6c4rp7por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