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时代农村精准扶贫中思想扶贫的作用与思考
作者:杨红旗 王增池 孔德平
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3期
【摘要】: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诸多影响扶贫进程的因素,农村贫困人员的精神贫困影响尤为严重。通过调查新时代农村贫困人员思想问题的表现,剖析农村贫困人员思想问题的源头和起因,提出了树立自尊自信意识,克服精神贫困;树立自力更生意识,破除懒惰思想;树立自力更生意识,破除懒惰思想;树立艰苦创业意识,练就致富本领等四项思想扶贫措施与对策,积极正确引导贫困人员思想,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创新扶贫工作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 农村 精准扶贫 思想扶贫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轉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力资源理论开创者舒尔茨认为,“改革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土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因此,新时代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一定要把思想扶贫放到首位,只有先解决思想问题,扶贫工作才能进入快车道,从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一、农村贫困人员思想问题的表现
(一)存在“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在贫困村、贫困户中,“等、靠、要”思想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贫困村的两委班子,总是把精力单纯放在争取上级各种帮扶上,上级给点物质资助,就按部就班地办点事,但自身始终没有探索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难以实现自身致富良性循环,导致村集体经济一直都很薄弱。有的贫困户,并不是没有劳动能力,而是好逸恶劳,温饱即安,不愿动手创业致富,进取精神不足,总指望政府救济和扶持。
(二)存在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通过调查贫困村、贫困户发现几乎都存在思想封闭保守问题。有的村干部干了十几年,几乎没有走出过沧州(地级市);有的贫困人员常年待在村里,没有走出过县。思想上混混沌沌,难以探索出有效的致富门路。思想保守是制约和禁锢贫困人群头脑和思路的大问题,成为了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三)存在自暴自弃的宿命论心态。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受宿命论的束缚。他们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受穷,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从而失去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同时,在贫困地区,有的群众封建迷信思想普遍较严重,信奉鬼神,把自己的安危和幸福,寄托在神鬼身上,不重视学习科学技术,缺少雄心壮志和苦干创业精神。
浅谈新时代农村精准扶贫中思想扶贫的作用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