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科类高年级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黄永明 黄荷叶 钟敏 谭宇超 郭宝 张泽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36期
【摘要】班团文化建设是学生生活集体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价值观,也是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工科专业为例,以高年级大学生为主体来探析工科高年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并对班团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年级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社会需求;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67-01 在当前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支持下,高校人才培养得到更多的重视。而高校本科高年级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的主力军,对其进行的教育应更加注重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高年级学生的班团文化建设作为最普遍的组织生活方式,其重要性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当前的高校工科类高年级大学生的班团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一、班团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班团文化是指班团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1]。建设好高校的班团文化是良好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也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种种关系,现今许多高年级大学生出现能力不足、消极懈怠等现象,更多的以“自我”利益为出发点,缺少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相违背之处。因此,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入到班团文化建设当中,如何将即将步入社会的高年级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重塑,使其适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工科高年级大学生校企融合重要意义
高年级大学生班团文化活动是高年级大学生除接受课堂授课形式外的较为单一的塑造正确价值观、思想观的途径,学校对于工科学生的培养方案大多是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往往会忽略社会企业对高校人才的素质性、思想性要求[2]。通过校企融合,将企业的特色文化以及要求融入班团文化建设中,对培养适合企业发展、拥有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工科专业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工科高年级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目标
为解决“毕业就失业”严峻的社会形势,在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下工科高年级大学生开展班团文化活动,其建设目标包括:
(1)将人文精神融入工科高年级大学生文化活动中,丰富工科生人文素养; (2)培养工科高年级大学生前瞻意识,有利于成为用人单位的领航者; (3)培养学生成为懂知识、会技术、有思想的全能人才;
(4)以“校企融合”工科高年级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为驱动力,创新班团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加强构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桥梁。 四、工科高年级班团文化建设问题思考
高年级大学生与社会接轨,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通过对工科高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总结出工科高年级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瓶颈有:
(一)工科高年级大学生想象力匮乏,班团文化建设载体形式单一
工科高年级大学生逻辑思维活跃,却缺乏对既定形式的再创造,導致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学生积极性低,因此在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中有近3/4的学生不想把精力放在千篇一律的活动上,导致工科高年级大学生班团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二)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人文精神薄弱
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必修的思想教育课外,极少接触人文思想教育,班团文化活动更是很少涉及思政教育,以至于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不能紧跟时代甚至偏移,利己主义常态化,使得工科生缺乏道德标杆,社交能力弱,毕业后无法融入企业。 (三)班团文化建设机制有待改善
根据调查分析,工科高年级辅导员在班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鸡肋”,然而,辅导员作为连接学生、学校、企业的重要桥梁,对于工科大学生,更是传输社会需求、矫正思想观的重要纽带。校企文化融合,要充分发挥辅导员这座“桥梁”作用,使得企业讯息有通畅的渠道传输,学生个人发展有顺畅的通道反馈,在这种“反馈机制”中来更加全面的开展工科高年级大学生班团文化活动。
五、工科高年级班团文化建设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要做好高校工科类高年级班团文化建设工作,既要综合运用班团文化建设的常用方法,又要基于工科类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变通,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注重创新性,让“有意义”的班团文化建设也“有意思”。
1.加强思想认识。当前高校高年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效果不够理想的主要问题都有学生本身和学校学工系统两方面对高年级相关工作较为松懈有关。因此提高相关各方的思想认识,意识到高年级班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十分必要。
2.提高综合素质。术业有专攻,由于工科类学生本科阶段的主要精力均放在基础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导致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等较为薄弱,这也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工科学子,更要注意在本科班团建设的过程中融入适量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3.注重校企联合。工科类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能够对基本的专业流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如果能有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对专业知识认识的决定性一环[2]。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还能通过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增进情感,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有促进作用。 4.创新活动形式。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工科类高年级学生对当前的班团活动组织形式不够满意,认为其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同时形式又单调乏味。因此要注意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对班团活动进行正确、及时引导,满足学生对班团活动的合理要求。
高校工科类高年级学生的班团文化建设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一环,能否进行有效组织直接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同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将其建设好也需要学生和学校做出不懈努力,只有二者协调配合,才能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祝小迁.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1):144-145.
[2]赫英歧.基于校企融合的工科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科教文汇旬刊,2015(1):151-152. [3]黄悦.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作用的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003.
作者简介:黄永明,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辅导员,博士生(湖南长沙4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