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了广义茶叶公司国家级生态有机茶示范园等一批高标准的茶园,全区茶园规模进一步扩大,茶园建设标准、质量再上新台阶,浉河区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绿茶产区。二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省委卢书记科学点题,市委政府强力推进,浉河区百日攻坚,在全市率先研制出高品位的“信阳红”红茶,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和茶界专家的高度赞誉。信阳红茶的研发生产,树起了信阳茶产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成为我国长江以北高纬度茶区茶叶生产的一大突破,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茶农收入,拓宽了农民致富之路。今年全区生产红茶20余万斤,为茶农增收4000多万元。三是茶业影响力得到新提升。举办了首届中国“十大名茶”论坛活动,为信阳茶走出去、引进来搭建了有效平台;积极参加在北京、郑州等地举办的信阳红推介活动,使信阳红茶红动京城,红遍全国;12月1日,建国以来河南省首次茶产业大会在信阳召开,我区作为会议主要观摩点,茶产业发展受到了高度评价。深入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使茶文化、茶知识进入寻常百姓家,得到迅速普及,茶产业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板栗、蔬菜、草莓、食用菌、花卉、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狠抓项目,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按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实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工
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预计1—1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2.7%;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同合车轮、同源制药、华时化工、华新水泥等一批重点企业产销两旺,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同合车轮公司生产的铸钢火车轮、贝恩银光生产的汽车活塞销、二纺机生产的棉纺锭子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都在30%以上;同源制药生产规模迅速扩张,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今年以来,浉河区委、区政府已经连续召开20余次集中办公会议,强力推进金牛产业集聚区建设。投资1亿多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已有12个项目落地建设,其中河南核工业局恒达暖贴项目、深圳亿隆印刷工业园、金牛物流信息港等7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发展格局。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6家;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经济总量达31450户,从业人员17万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较上年增长23%,非公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实力显著增强。
(三)发挥优势,大力繁荣服务业。立足中心城区的独特优势,浉河区始终把发展商贸服务业,打造豫南商贸物流中心,作为繁荣城市经济,扩大群众就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形成了以西亚和美、亚兴新天地、银珠广场等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商业圈。重点发展了餐饮、商贸、物流等传
统服务业,仅西亚和美就安排了7000人就业;建成了大商新玛特信阳商厦等一批商贸企业项目,引进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知名连锁超市落户浉河;百年新天地风情购物公园项目总投资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信阳独一无二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以红色游、茶乡游、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游等为主题的旅游产业日益繁荣兴盛。五云山五道河漂流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明年五一期间可进行试运营;董家河车云山茶文化园项目全面启动,重修千佛塔工程开始实施。2010年,浉河区第三产业创造税收1.5亿元,占税收总量的64%,第三产业优势更加彰显,结构更加优化,对全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
二、深化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试验区建设精彩纷呈。一是林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成立以来,浉河区始终以创新的品质、务实的作风,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舞台上先行先试、创先争优,在去年率先成立全省第一家“林业银行”、全省第一家县级金融服务大厅、全省第一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总社的基础上,乘势而为,积极放大改革成果,加快农村发展,惠及农民群众。今年,很好地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区以家庭承包形式为主明晰集体林地产权154.87万亩,确权到户率达99.2%,通过“林业银行”累计流转林地43万亩,交易金额
1.05亿元,帮助林农以林权证抵押贷款1.8亿元,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会现场观摩了浉河区林改成果,同时,浉河区被评为全国百个林改典型县区。全区流转土地56万亩,较上年增长27.1%。二是农村土地流转让土地从分散走向集中。我区从着力提高土地流转的产业支撑、项目支持程度、土地流转规模效益入手,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表现在“三大”。即流转面积大,流转集中程度大,流转效益大。全区流转土地557757亩,较上年增长27.1%;100亩以上规模流转246户,流转面积39035亩,较去年增长28.37%。茶叶、板栗、草莓、蔬菜、水稻等种养殖业联合体、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产品综合效益大幅度提升。三是创业人才投身农业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全区新增农民技术人员参评职称数达40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2%,全区各类人才领办创办农村合作组织475个,与去年相比增长40.9%。大力开展引才引智活动,建立了全市标准最高的人力资源市场。
(二)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始终把城镇化作为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切入点,加大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乡政府所在地农民社区建设力度,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保留“农转非”居民涉农产权,解除“农转非”居民后顾之忧;加快新型农民社区建设步伐,保障“农转非”居民有房住;建好学校等配套设施,改善了“农转非”居民生活水平。同时,出
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转非人员就业、创业,提高其自身“造血”能力,使他们真正由农民变市民,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新型可持续城镇化之路。目前,我区城镇化率达到55.6%,远远高出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
(三)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六城联创”工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火车站区域拆迁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十几栋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客厅已展雄姿。中铁领秀城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成为魅力浉河畔又一高品味社区。浉河新八景之琵琶台、龟山亭高标准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新去处,靓丽浉河的新景观。投资5000万元的金牛山文化公园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年底前可向游人开放。扎实开展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区园林绿化景观显著改善,为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立下新功。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乡村公路103.1公里。农村道路养护环境卫生维护机制日益完善,实现了每个村配备一名农村道路卫生清洁员的目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电视节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继续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厕所68086座。涌现出了南湾村、集云村、杜河村、吴店村、三官村等典型示范村;淮干滩区移民迁建工程扎实推进,游河、吴家店移民新区已具规模,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亮点工程、样板工程。
三、全力招商,积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