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语文园地四 主备 钟小林 授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关键句在句子中作用,如何把关键句改成段落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仿照例句写观察到的;认识对调和移动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片段。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能力目标 通过写话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情感目标 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习惯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背诵古诗的习惯。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滁州西涧》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语言片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1.(课件出示) “《赵州桥》中的‘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二自然段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课件出示)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 用时 学生活动 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汇报发言。 用时 2 3 二次备课 1 1 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关键句?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课前课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没有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判断关键句的关键是是否与段意有关。(板书: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照样子写片段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板书:学写观察记录) 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3.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要求把观察时的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1 1 2
小组学生围绕上 面一句话进行交 流,探究自己从 这句话中体会到 3 了什么? 派代表做汇报发 言。 关键句的位置是 怎样的呢?如何2 判断是否是关键 句? 3 读一读,指名读,2 齐读,男女比赛 读。 说一说,小组交 流,这次仿写给 我们提出什么要3 求。 4.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 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全部合拢起来,好象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了下来,更多的叶子合拢了,好象不敢见人似的。含羞草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不经碰呢? (二)修改句子。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哪些修改符号? (有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 (2)下面的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请用修改符号改一改。(课件出示)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改符号。(板书:修改符号:对调符号 移动符号) 观察一下,这两种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对调符号,是调整对调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 是移动符号,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4)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1 1 3
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回顾上册,我们学习哪些修改符号? 学习一下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 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改符号。 小组交流讨论。 2 2 3 2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简介:《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 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 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1 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 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 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 和忧伤之情怀。(板书:《滁州西涧》) 4.(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 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 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 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1 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板 修改如下:第二句话,用移动符号把“用一根小木棍”移动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话,再用移动符号把“又”移到“我”后面。 三、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4
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词语解释。 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作者简介。 2 2 2 1 书:标有节奏的古诗)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如何找关键句及关键句在归纳段意的作用,学习了写观察记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符号,并学会用所学修改符号修改片段,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 五、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 的基础上,反复2 朗读,熟读成诵。 描写隐居生活的诗句: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检测 设计 用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定风波》 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语文园地 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板书 设计 学写观察记录 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修改符号: 对调符号 移动符号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5
教学 反思
6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