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尾段表现了酒馆老板怎样的个性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几位同学有不同见解,你比较认同哪一种?细读文章,选择你认同的见解,联系文章结尾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王:表达对酒婆不幸遭遇的同情叹惋。 小张:批判在小酒馆喝酒的人的冷漠。 小方:讽刺弄虚作假的社会现象。 小李: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睁了眼看(11分)
鲁 迅
①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猛进》十九期)。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②但现在我所想到的是别一方面——
③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我们的圣贤,本来早已教人“非礼勿视”的了;而这“礼”又非常之严,不但“正视”,连“平视”“斜视”也不许。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体质,却大半还是弯腰曲背,低眉顺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驯良的百姓,——至于说对外却有大力量,乃是近一月来的新说,还不知道究
6
竟是如何。
④再回到“正视”问题去:先既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一辆汽车坏了,停在马路上,一群人围着呆看,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虽不正视,却要身受的。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当前的苦痛不过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再说费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呸!
…………
⑤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关羽、岳飞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一是前世已造夙因,如岳飞;一是死后使他成神,如关羽。定命不可逃,成神的善报更满人意,所以杀人者不足责,被杀者也不足悲,冥冥中自有安排,使他们各得其所,正不必别人来费力了。
⑥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仿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自然,此上也无可为,因为我们已经借死人获得最上的光荣了。沪汉烈士的追悼会中,活的人们在一块很可景仰的高大的木主下互相打骂,也就是和我们的先辈走着同一的路。
⑦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倘以油为上,就不必说;否则,当参入别的东西,或水或硷去。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7
⑧现在,气象似乎一变,到处听不见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赞颂。然而倘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A和O,或Y和Z,一样是虚假的;只可以吓哑了先前鄙薄花月的所谓批评家的嘴,满足地以为中国就要中兴。可怜他在“爱国”大帽子底下又闭上了眼睛了——或者本来就闭着。
⑨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鲁迅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细细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1)我们的圣贤,本来早已教人“非礼勿视”的了;而这“礼”又非常之严,不但“正视”,...........连“平视”“斜视”也不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在第⑦段结尾处说:“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你认为作者是“闯将”吗?请结合你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了解,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你认为鲁迅的这篇文章还适合现在阅读吗?请联系生活实
8
际,写下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16分)
(一)夜宿七盘岭(4分)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作者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12.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4分)
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示出无限失意的情绪。 颔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通过诗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颈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
尾联“空”字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可作这样的赏析:(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②
①
9
(2分)
(二)清荫台记(12分)
[明]袁中道
长安里居左有园,多老松。门内亘以清溪,修竹丛生水涯。过桥,槐一株,上参天,孙枝皆可为他山乔木。
其余桃李枣栗之属,郁然茂盛。内有读书室三楹,昔两兄与予,同修业此处。两兄相继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夏日无事,乃于溪之上,槐之下,筑一台。台为青槐所覆,日影不能至,因名之曰“清荫”,而招客以乐之。虽无奇峰大壑,而远冈近阜,郁郁然攒浓松而布绿竹,举凡风之自远来者皆宛转穿于万松之中其烈焰尽而后至此;而又和合于池上芰荷之气,故虽细而清冷芬馥。至日暮,着两重衣,乃可坐。俯观鱼戏,仰听鸟音,予意益欣欣焉。乃大呼客曰:“是亦不可以隐乎!”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举 凡 风 之 自 远 来 者 皆 宛 转 穿 于 万 松 之 中 其 烈 焰 尽 而 后 至 此。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修竹丛生水涯 ( ) .(2)举家皆入城市 ( ) .(3)因名之曰“清荫”( ) .(4)予意益欣欣焉 (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台为青槐所覆,日影不能至,因名之曰“清荫”,而招客以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游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各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