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1. 凝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⑴延长:
①第Ⅷ、Ⅸ、Ⅺ因子缺乏;
②凝血酶、纤维蛋白原、Ⅴ、Ⅹ因子减少; ③抗凝物质增多。 ⑵缩短: ①DIC的高凝期;
②血液高凝(血栓前状态); ③技术操作错误。
2. 出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延长表示初期缺陷: ⑴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 ⑵血小板量及功能异常; ⑶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⑷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3. 血液凝固的三个形成途径: ⑴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⑵凝血酶的形成; ⑶纤维蛋白的形成。
4.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测试原理:
⑴血浆因素: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多,使红细胞⑵红细胞因素:影响血浆逆阻力。
第 1 页 共 29 页
Zeta电位降低;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5. 根据细胞分布和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分为几个部分? ⑴分裂池:从原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⑵成熟池:包括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 ⑶贮存池:包括分叶核和部分杆状核粒细胞; ⑷循环池:包括半数成熟细胞循环入血; ⑸边缘池:附着血管壁可与循环池互换。
6. 粒细胞的成熟过程:粒细胞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分叶核细胞。
7. 血沉(魏氏法)测定注意事项: ⑴采血后在室温下必须2h内测定; ⑵室温保持18-25℃,否则需注明、校正; ⑶血沉管必须清洁干燥;
⑷血沉管必须垂直放置,避免阳光直射; ⑸混合需均匀,吸血量准确。
8. 点彩红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可见于铅、汞、苯、苯胺中毒及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病人。 9. 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 ⑴具有吞噬活性及复杂的杀菌系统; ⑵参与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的清除。 10.
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贫血可分为几种类型?
⑴正细胞性贫血;
第 2 页 共 29 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⑵大细胞性贫血; ⑶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 ⑷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1.
肾小管性蛋白尿及原因:肾小球性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
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常见病因:⑴活动性肾盂肾炎;⑵肾移植;⑶镉中毒等。 12.
实验中常见抗凝剂:枸橼酸盐、草酸盐和双草酸盐、肝素、乙
二胺四乙酸。 13.
尿中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近曲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可估计某些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并可协助鉴别尿路感染的诊断。 14.
血红蛋白的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由珠蛋白和
亚铁血红素结合组成。 15.
常见红细胞异常结构有哪些?
⑴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⑵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 body); ⑶卡波氏环; ⑷有核红细胞。 16.
引起血细胞人工计数的误差有哪些?简要说明其原因及排除
方法。 ⑴技术误差: ①取血部位不当;
第 3 页 共 29 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②稀释倍数不准; ③血液凝固; ④充液不当; ⑤混合不均; ⑥白细胞影响; ⑦仪器误差;
⑧血浆自身凝集或球蛋白过高。 ⑵固有误差(允许误差)。
排除方法:①提高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培养; ②搞好质量考核和评价。 17.
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
⑴相对增多:如呕吐、腹泻、烧伤等血液浓缩;
⑵继发性增多:如慢性肺心病、长期缺氧所致代偿性增多; ⑶真性红细胞增多:系造血系统增殖性疾病等。 18.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⑴正常值:成人0.008~0.02(25~75)×109/L;儿童0.02~0.06×109/L; ⑵临床意义:①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②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19.
红细胞的起源及发育过程:
⑴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⑵发育过程:红系定向干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20.
简要说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的评价方法:
第 4 页 共 29 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仪器评价方案包括6项指标: ⑴稀释效果; ⑵精度:批内和批间;
⑶可比性(与已校正仪器作平行测定);⑷准确度测定; ⑸异常标本和干扰的影响观察;
⑹天然血细胞做校正质控(或用人工标准颗粒)。 21.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Hb均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 22.
交叉配血试验的注意事项:
⑴严格三查三对,遵守操作规程; ⑵所用容器必须清洁干净,不得交叉使用;
⑶年老体弱患者,观察结果时不可用力振摇,以防假阴性; ⑷一次大量输血时,献血者之间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3.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⑴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 ⑵分泌组织胺酶破坏组织胺抑制过敏反应; ⑶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24.
瑞氏染色法的原理:
⑴瑞氏染料由酸性伊红和碱性美兰组成复合染料;
⑵细胞中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伊红结合染为粉红色,核蛋
第 5 页 共 29 页
临床检验技术 简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