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本土材料,让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大放异彩
作者:邱亚华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10期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中心幼儿园 邱亚华
【摘要】
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和材料,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自制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材料,丰富户外活动内容,优化户外活动质量,让孩子们在自然、生态的活动环境下自主快乐的参与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很有创造性、主动地寻找新鲜有趣的体育活动,使他们更加喜欢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他们动作协调发展、身心健康成长、获得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 本土材料 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主动、最积极地手段,对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园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现如今的户外体育活动根本满足不了幼儿学习的需要。结合我园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我园教师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优势,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利用本土材料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接下来我将从我园教师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和材料,为幼儿创设良好户外活动环境,制作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材料,丰富户外活动内容,优化户外活动质量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合理规划,充分发挥本土自然优势,拓展户外活动场所
《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鉴于环境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幼儿园的空间特点,合理规划室外环境,拓展户外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操场、走廊、阳台、草坪、沙地、树木等成为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场所。
我们建立了“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充分挖掘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因势利导,使大自然成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我们摆脱了器械的束缚,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开展野外体育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就像放飞的小鸟,展开了他们创造和想象的翅膀,任何自然景物都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玩具”,不同的景物,孩子们探索出了不同的玩法: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小瓦片成为幼儿手中爱不释手的小玩意儿,一会儿比比谁投的远,一会儿看看谁踢的远,一会儿夹在两腿中蹦一蹦;小土坡、小林子成了孩子们攀爬躲藏的好去处;他们在小山坡上练习攀登;在平坦的、绿油油的草地上练习手膝着地爬行;在“小池塘”中问由废旧轮胎组成的“小桥”上练习平衡……我们还主张把活动区扩展延伸到幼儿同的各个角落中去,巧妙地开发和利用园内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设置各种动态活动环境。我们将户外场地分为6个区域:投掷区、钻爬区、平衡区、翻滚区等。在投掷区,我们用废旧的各种轮胎组合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幼儿可以利用飞盘、飞镖等游戏材料练习掷远和掷准;在钻爬区,我们用旧报纸卷成棒状,并用旧布条进行连接,平铺的报纸卷上方加上高低障碍,幼儿可以练习不同的钻爬动作;在平衡区,幼儿可以通过独木桥、跷跷板、梅花桩等进行平衡练习。并让这些区域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形成动态的多样化的活动区,竭尽全力地为幼儿保证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二、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自制户外活动器具
体育器材是孩子的亲密伴侣,是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单一的活动器械往往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就地取材,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自制各类活动器材。如:将竹筒打两个洞,穿上一条线,可以练习踩高跷;将竹竿抛光,练习躲闪与应变能力;用竹子劈成两半并抛光形成运水器具等等;用葫芦打洞穿上皮筋做成拉力器练习臂力,穿上竹竿变成哑铃进行举重等;用稻草编草垫子摆在地上跳来跳去,或者在上面匍匐前进等;用每年冬天修剪下来的树枝玩木马游戏等等。这些幼儿和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出的活动器具,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节俭的朴素意识,又可以以器材为媒介,引导孩子大胆、主动创造。对他们来说,器材是否精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快乐。
三、充分挖掘,有效利用本土特色游戏,丰富户外活动内容
在农村流传着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问游戏,乡土气息浓,趣味性、娱乐性强。它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而且易懂、易学、易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老鹰捉小鸡”“顶牛牛”“打弹珠”“挤油渣”“跳房子”等,这些材料简单、廉价,不受场地和时问的限制,在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共同参与、改编和创新,既能促进幼儿相应的动作发展,又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谦让、合作和创新精神。如“编花篮“的游戏,教师只需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就可以让幼儿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玩法。
四、以大带小,充分利用以强带弱的游戏方式,优化户外活动质量
小班的幼儿由刚入园时的毫无集体观念到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初步的集体的观念的形成,他们对同班的同伴会逐渐熟悉、亲近起来,同伴之间有了初步的交往。但是,对于同年龄、平行班的同伴由于接触的较少,幼儿往往会采取一些极为消极的交往策略。这时又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每个班的孩子们各占一方,各玩各的小器械,并且幼儿之间的交往仅限于自己班级的同伴。对于其它班级的同伴,幼儿往往更多的会出现排斥的态度。而在户外开放式运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伙伴和活动项目。在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情况下,教师着重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建立必要的常规。
我们想到了用“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法,即先让小龄幼儿观看个别大龄幼儿玩游戏。首先,我们给幼儿提供不同形状、重量、大小、不同玩法等多层次的材料,鼓励幼儿之间合作与沟通,让他们一起探索器具的玩法,共同协商游戏的情节、角色与规则。并且适时请个别中、大班的孩子来做示范,激发小班幼儿与同伴共同玩游戏的兴趣。比如在攀爬区,我们提供了大小不同、高矮不同的轮胎和踏板。孩子们都很喜欢玩,但小班幼儿由于方法不对或者力量太弱而碰到了困难。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示范如何正确攀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身高的攀爬区。并示范如何两两合作,一人攀爬;一人在下面提醒:“在把脚往上抬一点……”并让孩子们看完哥哥姐姐的示范以后,尝试顺利完成游戏。除此之外,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这种活动形式对于幼儿的自理能力、身心发展、主动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