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公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 10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 × 100%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 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 (2) 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
(3) 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的净化:沉淀、过滤、蒸馏
1. 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31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3.水的净化
(1) 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作用: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
第一节 大气层
1. 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 B 两极薄, 赤道厚 C 占3/4的大气质量
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 B 气流平缓,适于飞行 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 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 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2. 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 空气的热胀冷缩
3. 如果没有大气层: A 地球上没有生命 B 地球上没有声音 C 昼夜的温差大
D 受陨石袭击 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4.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 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 如形成酸雨
B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 C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32
2. 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天气:短时间 如 阴转多云 晴空万里 鹅毛大雪 烈日炎炎 气候:长时间 如 四季如春 秋高气爽 终年高温 冬暖夏凉 3.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 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 B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 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 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 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1.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A 马德堡半球实验 B 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 2. 特点:A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B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 应用: 高山反应。
C 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5
3.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4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 多为阴雨天气
5.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1.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
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高压锅
2. 气压降低,沸点减小 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
水重新沸腾。
第五节 风
1.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 风的基本要素: 风速和风向 风速 通常用级表示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往北吹:南风 O——东风 第六节 为什么会降水
1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 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 干湿差小 ; 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
3. 降水的条件: A 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
B 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 有凝结核, 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4.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 人工降水的方式: 1. 降温 打干冰 2. 凝结核 打碘化银
第七节 明天的天气怎样
1. 天气图 :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 等压线 :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
33
2.天气系统: A 高压 :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 天气:晴朗干燥 B 低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 天气:阴雨天气
C 冷锋 :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 , 天气: 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D 暖锋 :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 ,天气:降雨、过后气温升高 F 台风 :低压气旋,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锋面雨: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 对流雨: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4. 探究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使—实验设计—得出结论—相互交流 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 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气候:长时间;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原因:太阳辐射不均匀。
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A 年平均气温 赤道附近高,两极低 B 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 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 天气湿润,
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 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2)海拔高:温度低 植被稀少 海拔低:温度高 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 比热----单位质量(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
量。
单位:J/(kg.℃) 水的比热:4200 J/(kg.℃)
表示地含义: 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
是4200焦
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Q = Cm?t---表示变化的温度 C 表示比热 m 表示质量
5. 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如水 6. 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
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 冬季相反
7. 我国气候可以分为 : 季风区: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 温带
季风气候
: 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8. 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9.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10.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主要原因: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
34
第三章 复 习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1、 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围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天气、
昼夜、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生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2、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3、 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 神奇的激素
1、 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如果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
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细胞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于是向光弯曲,产生向光性生长。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
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 3、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
用的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 胰岛素与血糖
① 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
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②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
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5、 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
⑴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