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体解剖生理学 教材课后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绪论

1. 问答题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等五部分组成。

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神经调节。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负反馈调节。

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精确,作用迅速。

1.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发生反应比较迅速,作用时间较短暂,调节部位较准确。 2.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持久,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发生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胞吐和胞纳作用。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高度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 需要消耗能量。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胞吐 胞纳,均属于主动转运。

5.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Na+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Na + 离子内流量增多;复极化时,K +离子外流量增多。

7. 单一神经或肌肉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有全或无定律 不衰减传导。

8.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它的生理功能是Na + -K + 依赖式 ATP 酶 维持细胞内外 Na+、K+的不均衡分布,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和兴奋性。

9. 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 10.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一定范围内增大刺激强度时,可见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1. 下列物质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的有(B.CO2 C.O2) 。

2. 下面哪些过程属于主动转运B.Na + 移出细胞E. 骨骼肌舒张时。 3. 单纯扩散的速度取决于(A. 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B. 脂溶性大小) 。 4. 细胞内液比细胞外液含有较多(A.K + E. 有机负离子) 。 5. 兴奋性降低时(A. 阈强度增大C. 阈电位上移) 。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B.Na + 内流 C.K + 外流) 。 7. 在绝对不应期中A. 兴奋性等于零E. 阈强度无限大。

1.细胞膜对物质主动转运的特点是(B逆浓度差进行C需消耗能量D依赖于某种泵的活动) 。

2.Na + 离子通道功能状态的特性有(A在静息时呈“备用”状态D兴奋去极相呈“激活”状态 E动作电位复极相一定时程内呈“失活”状态 ) 。

3. 细胞膜蛋白质的功能有(A. 转运物质 B. 受体 C. 酶 D. 免疫) 。

4.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有高度特异性C有竞争性抑制 D有饱和现象) 。

5. 下列哪些物质转运属于被动转运(A. 细胞静息时K+外流 B.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时K+外流C.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时Na+内流D.O2 从肺泡进入血液) 。 6. 有效刺激必需包括(一定的刺激强度 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

变化率) 。

7. 细胞外液比细胞内液含有较多的(B.K + C.Cl - D.Ca 2+) 。

8. 动作电位的幅度(A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改变C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 D可随细胞种类而改变) 。

1. 阈强度 又称强度阈值或阈值。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它与兴奋性呈反比关系。

2. 动作电位 指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可扩布的一系列电位变化。动作电位分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3. 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的电位差。细胞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4.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也就是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兴奋性是以兴奋细胞的极化状态为基础的。 1. 何谓兴奋性?它与阈强度有何关系?

答:活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阈强度。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反比关系,阈强度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强度小,表示兴奋性高。 2. 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简述其传导的方向及机理。

答:动作电位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而传导的。在兴奋部位内为正膜外为负,邻旁未兴奋区膜内负外正,两者间存在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可使未兴奋区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便可产生动作电位。于是兴奋就由原兴奋部位传向邻旁安静部位。

3.细胞膜转运物质主要有哪些形式?它们有何不同?

答:细胞膜转运物质主要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形式。被动转运又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单纯扩散是指一些脂溶性物质通过溶解于膜脂质而顺浓差扩散。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载体或膜通道的顺浓度差扩散。

被动转运形式和主动转运形式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被动转运形式是一种顺浓度差转运,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移向低浓度一侧;而主动转运则是将物质从低 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逆浓度差转运。第二,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细胞本身的能量,其扩散的动力来自物质的分子运动;而主动转运则需消耗细胞( ATP )。 第三章 血液

1. 正常人血液 PH 值为7.35 ~ 7.45。血液 PH 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2.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3.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313mmol/LkgH 2 O 。静脉注入 0.9%NaCl 溶液,血浆渗透压不变,血细胞形态不变。 4. 生成红细胞重要的原料是铁和蛋白质。

5. 通常以红细胞沉降率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沉降率愈小,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6. 血浆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可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并使组织液生成增多。 7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容量和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 8. 维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稳定的主要体液因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它是由肾脏产生。

9.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度的变化。 10. 机体内所有细胞都生活于细胞外液中,故将其称之为内环境。 1. 体液的组成包括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

2.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有 (A. 白蛋白C. 氯化钠) 。 3. 生成红细胞的重要原料包括 (C. 蛋白质E. 铁) 。

4. 延缓或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的方法有 (A血液中加入肝素D. 将血液置于低温环境中) 。

5. 可与 B 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血型有 (B.A 型D.AB 型) 。

6. 使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因素有(C.血浆中球蛋白增多E血浆中因子Ⅰ增多) 。 7. 维持细胞内外和血管内外水平衡的因素分别是(B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E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

1. 机体内环境包括 (B. 组织液D. 脑脊液 E. 血浆。)

2.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A运输物质B缓冲pH C参与抗体的形成 D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

3. 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骨髓在 (A.颅骨 B. 脊椎骨D. 肋骨 E.胸骨 ) 。 4. 血小板的功能包括 (B促进凝血 C. 加速止血E. 保持血管壁内皮完整性) 。 5. 生理止血过程(局部血管收缩B血小板聚集C血小板释5-HT E因子Ⅰ转变成纤维蛋白) 。

6.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A缺乏纤维蛋白原B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

1. 外源性凝血由组织损伤释放因子Ⅲ而开始的凝血系统。参与该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除部分存在于血浆中,还需组织因子参与。

人体解剖生理学 教材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问答题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2.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等五部分组成。1.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神经调节。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xnz91h3u6gjog0oh073pit886azp004w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