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页,不能加页) (一) 理论价值 (1) 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 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 所以在很长一段 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 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 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 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 性,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 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 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 实际应用价值 (1 )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 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 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 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 观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 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 何不同?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 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 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2002) 等,指出了 学者。其中 Grutman的定义不仅“准确”,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 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 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2) 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 西方自Fitch Hoke nson & Mun so n (2007)将自译文本和 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 Hoke nson & Munson (2007 )等。最值一提,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 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 (1988)、Beaujour (1995)、Beatson (1999)、Scheiner (2000 )、Liberman (2005)、Trzeciak (2005)、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 以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 那么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心研究”、“单文本自译作品研究”和“自译作家比较研究”三个方位全面提出了自译研究的方法 论问题,对国内外自译研究大多以个案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和倾向很有启迪。 为自译性的双语研究建立了全新的翻译分析范畴, (3) (2007),在16世 纪,欧洲很多诗人流行翻译自己的拉丁文作品,最早开始了自译活动,如查理五世的宫廷译员 Oresme法国最早的抒情诗人 d' Ore ans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和诗人 Belleau都有大量自译 ④细致地将双语者划 分为环境性转换语者、口语性双语混用者、书面语双语使用者、称职性双语者、地道双语者、多语 者等六种,从而为深入研究自译和双语现象提供 了新的理论基础。不过这些研究往往忽视了双语写作与自译的区分。 自译家及其自译研究。 根据Grutman (2004)和Hokenson & Munson 作品问世,自译语言集中在法语与拉丁语之间。到 19世纪,法语逐渐取代作为共同交流媒介的拉 Donne西班牙de la Cruz 和意大利 如政治思想家 Bacon和Hobbes以及哲 1924~1969年 Tagore、 《等待戈多》(En 丁语,开始起到通用语言的作用。此时自译作家主要有英国 Goldoni 。不过此时以拉丁语为目的语的自译活动仍在继续, 学家Rene等自译作品有的是从拉丁语自译成法语,有的是从法语自译成拉丁语。在 素、通顺、准确。翻译重点从中欧逐渐向北欧、东欧、亚洲和美洲发展,印度 (Hokenson & Munson , 2007)。其中Beckett自译的许多作品为人所熟悉: 间,因受到美洲语言冲击,逐渐形成了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自译格局,自译风格从法语的高雅转变 为英语的朴英国Beckett、俄国Nabokov、波多黎各Ferr e均为此时杰出自译作家,他们都倾向于以英语为目 的语Attendant Godot)、《莫罗瓦》(Molloy )、《马龙之死》(Malone Meurt)、《无名者》(L' Innommable) 等。这些书都是从法语译成英语。 然而学界直到1980年才开始真正注意 Beckett的双语自译现象, 而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文化和心理意识。 在我国,自译活动开展较晚,对其研究零散不多。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1) 译作家主要有林语 堂、张爱玲、白先勇、萧乾、余光中、刘诚之等。其中林语堂自译《啼笑皆非》 《吐丝者》、《土地回老家》等。 (2) 译的删 节译法开创了文学翻译新路,并指出文学翻译不应该只有诠释加注一种办法。 吴琳通过对白先勇《台 北人》的系统性研究,发现尽管自译家会对原作做了些修改调整,但在翻译中他担当的仍是译者角 色,并认为自译不仅仅是翻译原作,更是弥补原作不足,澄清含糊之处,让自己意图更加明确的途 径。任晓梅对林语堂《啼笑皆非》的策略作了细致研究。陈吉荣( 2009)将张爱玲自译个案置于翻 译现象学背景,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描述相结合方式,对自译语料进行分时段研究、内部对比研究 和外部比较研究,并梳理了中西方对自译研究的论述,尝试构建自译理论,是对我国文学自译研究 综上所述,文学自译研究似有以下不足:(

1)文学自译定义和范畴界定,尚需深入和统一;

自译家或作品个案研究。 这方面研究者主要有吴波 (2004)、林克难、《中国文化的精神》 等。张爱玲自译《赤地之恋》,《五四遗事》等。白先勇自译《台北人》 、《香港一九六零》等,萧乾 自译 自译家及其自译活动。 我国自译活动以现当代文学阶段最为突出,自(2005)、吴琳(2006) 任晓梅(2006)、陈吉荣(2008, 2009)等。林克难研究萧乾自译文学作品后,认为萧乾自(2 )以某位自译家的某部自译作品为个案的研究(作者为中心的研究和单文本自译作品研究)屡 见不鲜,但对同类或跨类双语作家和自译家及其自译作品的共性和个性比较研究似未涉及或甚为罕 见;(3)研究者或注重自译实践,或理论与实践并重,但其理论的哲学思辩演绎受到一定局限, 研究视角稍显单一,理论探讨的连续性和深入性有待加强,跨学科意识尚显不足,因而自译理论研 究的系统性、普遍性和开放性也就难免欠缺。

自译的理论基础、本质特性和运作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2页,不能加页)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限 (一) 研究目标 (1) 通过探索国内外自译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阐释自译的概念,产生和发展,能使人们对 自译这种特殊翻译的研究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这种特殊的翻译方式有所思考。 (2) 自译的作品一般都是文学作品。通过阐述自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探寻自译的 理论基础,阐释自译的运作机制,对丰富翻译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翻译研究不乏开拓性意义。 (3) 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环境性转换语者”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 在各自创作观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 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 译他究竟有何不同?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 “个性”。这对丰富自译理论内涵和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 译理论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 研究内容 本研究立足哲学阐释学、 解构主义理论以及人类语言认知过程论等视角, 廓清自译概念和内涵, 探寻自译的理论基础,并在对四位自译作家及其作品分析研究基础上,阐释自译的运作机制,析出 自译方式的特殊性与本质属性,旨在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 性”与“个性”,进而揭示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研究内容主要有: (1) 自译及其范畴界定研究。对自译科学定义以及范畴界定是自译研究的基本问题。目前译 界对自译是不是属于翻译范畴这个问题,究其实,其症结恐怕不在自译本身,而在于自译冲击了传 统和现代的翻译伦理观念。 (2) 文学自译研究现状与趋势研究。 目前学界以某位自译家的某部自译作品为个案的研究 者为中心的研究和单文本自译作品研究)屡见不鲜,但对同类或跨类双语作家比较研究,即同类或 跨类自译家及其自译作品的共性和个性研究似没涉及或甚为罕见。 (3) 文学自译的理论基础研究。自译是创作主体与翻译主体合一的特殊翻译形态。虽然其形 态特殊,但还是翻译。既然如此,为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就必须先探寻其理论基础。哲学阐释学、 解构主义理论以及人类语言认知过程论可视作对其作出阐释的基础理论。 (4) 文学自译的运作机制研究。自译的特殊性在于创作主体与翻译主体的重合,所以在翻译 过程中,它简化了阅读阶段,集作者和译者于一身的自译者,抑或著作权属自己,抑或语言文化不 同,往往表现“大胆自由”,翻译与创作互动,译中有作,作中有译,亦作亦译,翻译主体间性微 妙而复杂。 (5) 文学自译的标准策略研究。自译者在自译过程中由于受强烈的“自我完善”心理所驱动, 主要受到自己的世界和读者的世界的影响,往往以“融合读者期待视野,忠实原作之神”为主要标 准,因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往往更加灵活自如多样,通常采用回避(主要通过删译和节译)和过渡 诠释(主要通过增译)两种策略。 (作 (三) 拟突破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题研究拟突破的重点有三: 一是通过考察自译与他译的语言认知过程, 什么决定的?对普通翻译(他译)研究有哪些启示意义? 本课题研究拟突破的难点有:(1)自译研究目前处于边缘状态,学界关注零散不多,重要研 究文献的跟踪和收集,即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把握有一定困难。( 怎样选?选后又将以何方法加以分析从而科学有效地服务于研究主题? 2)虽然自译实践分析并非 本研究核心,但因需借助相关语料译例来阐释自译运作机制、标准策略问题,所以在自译作品选取 上,选什么?阐释自译活动的运 作机制;二是文学自译的理论基础; 三是自译者在自译过程中所持的翻译标准及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到底是由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2页,不能加页)(一)理论价值(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xn94h0jk6i8ss1c8w102tjb2ixwe014m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