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含盐特征及地下水、地面水等情况。盐渍土地区的公路翻浆治理同样应根据路段不同类型盐渍土的分布范围、含盐特征、地下水、地面水及公路破坏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治。
1.5 盐渍土的定义与判别 1.5.1 盐渍土的定义
在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下,当土体中易溶盐含量达到一定值并对工程产生危害时,称为盐渍土。
1.5.2 盐渍土的判别
非盐渍土的最大允许含盐量应根据当地路基多年最低含水量的平均值以及土基内最低平均温度,在诺谟图1-1~1-4中即可查得该地区的土质是否为盐渍土:只要当地土质氯化钠含量或硫酸钠含量一项指标大于从诺谟图中查得的结果,该地区土质即为盐渍土,反之为非盐渍土。
含水量值为该地区公路土基内最低含水量的平均值;温度T为该地区公路土基内最低平均温度,温度T可以按下式确定:
式中:——为冬季最低平均气温; ——分别为各土层温度系数。
冬季最低平均气温可用调查时前5~10年的冬季各月(10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资料,同时,考虑到年度降温幅度等变化因素,可以冬季平均最低气温+(-5℃),作为土基内最低平均温度,如
表 1-1a、b值
深度路表 (m) 20 0~20~40~6040 60 80 ~80100 ~100~120~140~160~180~120 140 160 180 200 0.937 0.832 0.832 0.930 1.004 1.126 1.227 1.410 1.536 1.770 2.003 3.465 6.287 7.300 9.373 11.884 14.553 16.526 20.117 23.048 28.198 33.161 某地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为-8℃,则该地区土基内最低平均温度为-13 ℃。值应采用当地的实测值,当缺乏实测条件时,可按表1-1取值。
(a) 氯化钠含量 (b) 硫酸钠含量
图 1-1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粘土)
(a) 氯化钠含量 (b) 硫酸钠含量
图 1-2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亚粘土)
(a) 氯化钠含量 (b) 硫酸钠含量
图 1-3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粉土)
(a) 氯化钠含量 (b) 硫酸钠含量
图 1-4盐渍土与非盐渍土的判别诺谟图(砂土)
1.6 其他
本技术指南未作规定的,参照现行设计、施工等规范执行。
2 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翻浆路段判定与勘察
2.1 具有翻浆趋势的公路路段的判定
具有翻浆趋势的公路路段是指公路表面尚未出现明显的翻浆现象,但若不予治理,很可能在近期出现翻浆的路段。
确定方法为常规的弯沉检测,当某一路段在弯沉普查中,其弯沉值较设计弯沉偏大50%时,即可作为具有翻浆趋势的路段。
2.2 翻浆道路的资料收集
对已明显翻浆或具有翻浆趋势的路段,应首先在室内收集原路段设计前的勘测资料,收集的内容见《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程》(JTJ064—98)。当搜集的资料不能完整地反映翻浆路段的工程地质时,应根据规范补做勘测。
2.3 翻浆路段的勘测 2.3.1 勘测方式
为科学地制定翻浆整治方案,必要时对翻浆路段进行勘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翻浆整治方案。勘测可采用开挖探坑方式以及路段排
水状况调查的方式进行。
2.3.2 勘测频率
(1)对个别翻浆面积小于50m2的翻浆路段,开挖一个探坑。 (2)对翻浆面积大于50m2的翻浆路段,每200 m2至少开挖一个探坑。
2.3.3 勘测要求与内容
(1)探坑深度一般应控制在地下水位以下能够取出水样为限,并不小于路床定面以下80cm。
(2)挖探取样自地表以下,每30cm取一组试样。 (3)取样试验的内容为:
一般土:颗粒组成、含水量、密度。
细粒土:液塑限、毛细水上升高度、颗粒组成、含水量、密度。
2.3.4 资料要求
(1)(JTJ064—98)中8.4.2第4条。
(2)路段地表水流走向,公路排水体系的组成与功能完好性。 (3)土样试验结果。
3 防止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的对策
3.1 基本原则
盐渍土地区的公路翻浆除与普通土质路段公路翻浆相同的原因
之外,还具有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原因,盐渍土地区公路翻浆与土中所含易溶盐的类型、数量有关,与土中的含水量及水的形态有关,是盐与水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公路病害,因此,防止盐渍土地区公路的翻浆,应从土、盐与水的综合控制入手去予以解决。
3.2 换土法
当公路所经路段盐渍土层较薄,或地表为过盐渍土的细粒土地区,或有盐结皮和松散土层,而且在工程的经济范围内存在大量合格的筑路填料时,可在修筑公路时一劳永逸地将盐渍土层铲除,换填合格的筑路材料,铲除深度由试验来确定。若是过盐渍土太厚,可铲除一部分,然后设置封闭隔水层,深度宜在路床顶以下80cm深度处。
3.3 隔断水分的措施
无论何种土体,翻浆无不由含水量过多引起。盐渍土更是如此,因此翻浆治理的前提是隔断水分对公路各结构层的侵蚀,保证路床土质的干燥。
通常,水分侵入公路承重层的途径有三:地面水(降雨、融雪、地面水流)的下渗;地下水通过毛细通道的上侵;空气中水分的吸纳。这三类水分的侵入均可能造成公路的翻浆,在盐渍土地区的公路工程设计、施工与养护中均应引起重视。
3.3.1 下渗水的隔断措施
(1)下渗水是由外来地面水分下渗引起的路面结构层水分增加,
2024年(交通运输)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