藠头与一季稻连作模式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起草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任务的提出
2015年至2018年期间,南昌市农业科学院承担了江西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专项“江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高效种式研究”子课题-赣抚平原高效种植(种养)模式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提出水田高效种植模式或高效种养模式,制定相关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是本课题的重要目标。子课题实施期间,课题组开展了藠头与一季稻连作模式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多点示范,完成了相关技术总结和论文的发表,其中南昌市红谷滩生米镇核心示范区7.45公顷的藠头产量以2736.5kg/666.7m2,一季稻以653.5 kg/666.7m2通过专家测产。调研、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藠头与一季稻连作是适合江西省一季稻稻作区和城郊稻田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水旱轮作高产高效的种植制度。为此,我们提出并制定该规程,旨在加大推广应用。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南昌市生米镇是我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为“中国藠头之乡”。生米藠头因其色白无污染,肉脆爽口,个大匀称,具有杀菌、健胃、消食、除腻等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多年来,藠头产区由于旱地种植藠头连作 、重茬等因素的影响 ,病虫害日趋严重 ,防治难度加大,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藠头产量、效益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近年来,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大力推广应用以突出当地农业产业特色,推进农业结构进一
步调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方式及其配套技术乃是推进现代农业重大任务。
藠头与一季稻连作主要优点有:1.种植双季稻,灌水次数多,该种植制度可减少灌水量,降低耕地灌溉成本;2.旱地藠头长期连作,生理障碍及土传病害严重,且出苗慢,不整齐。藠头与水稻连作,实现了合理的水旱轮作制度,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克服了旱地藠头连作生产导致的生理障碍及土传病害影响,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地力;3.一季稻后种植藠头,土壤含水量比旱地高,比较湿润,藠头出苗较快,而且整齐,水稻、藠头均可获得高产产量;4.提高稻田土地利用率和光温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藠头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提高藠头和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稻田条件,提高地力。藠头与一季稻连作模式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他的通过、发布,将为江西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指导,产生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三、标准的起草过程
藠头与一季稻连作模式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是根据调研、试验、示范结果,组装现有技术而拟定。规程拟定后,应用于生产,根据生产实际、征求专家意见,经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后形成了规程征求意见稿。根据有关部门、函审专家意见,经汇总、归纳,再次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此规程。为此,规程的内容和形式更为规范、科学, 规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四、制定标准的依据
本规程的拟定以课题研究的成果、示范结果为依据,拟定的规程应用于生产,结合多点考察经验总结及相关种植专家意见及时修订行成的地方标准建议书。本标准立项后,以函审方式广泛集专家意见,起草成员再次修订而成。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严格按照《农业部(行业)标准的计划编制、制定和审查管理办法》、《标准化工作导则》等有关规定开展起草工作。
五、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
本标准涵盖了藠头与一季稻连作模式定义、适宜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地环境、产量指标,藠头栽培管理、一季稻栽培生产管理技术。
六、结束语
本标准的制定以调研、试验、示范结果为依据,着眼于高产高效化生产,达到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民持续增收,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的目的。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得到了众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因起草编制组水平有限,所提供的送审稿存在不妥甚至谬误之处,得到了专家评委批评指正,在此,起草编制组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恳请专家评委对修改后的报批稿继续指正,以期制定的标准更好。
标准起草组:程春明 刘宗发 周乐明 胡金和 王萍 王苏影 曾细华 熊青云 祝飞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