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检测试卷(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7·苏州市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省区(简称)荒漠化比例最小的是( ) A.青 C.新

B.宁 D.秦

2.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生态退耕 ②开采矿产 ③合理载畜 ④增加水井数量 A.①② C.①④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小的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故选D。第2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应退耕还草、合理放牧,①③正确,故选B。

(2017·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地197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B.①③ D.③④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3.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加 C.产业升级

B.气候变化 D.道路建设

4.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A.旱涝减少 C.草场退化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图示地区1978~2013年,居住用地不断扩大,草地不断减少,是人口增加对居住用地要求不断增加所致。选A正确。第4题,图示地区1978~2013年,居住用地不断扩大,草地不断减少,导致草场退化,当地生态环境受影响。选C正确。

(2017·泰州市兴化第一中学月考)左云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近年实行“农林牧三三制”模式,即通过退耕造林种草,使农、林、牧用地各占可用地三分之一左右,形成以林护农、以草兴牧、以畜肥田的良性循环,同时开展农畜产品加工,走上特色产品开发的富裕之路。据此完成5~6题。

5.左云县在实行“农林牧三三制”模式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洪涝 C.寒潮 D.地震

6.左云县拟采取工程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

B.水源枯竭 D.人口外迁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A.保塬工程 C.固沟工程 答案 5.A 6.D

B.护坡工程 D.填沟工程

解析 第5题,左云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在实行“农林牧三三制”模式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A对。第6题,左云县拟采取工程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有保塬工程、护坡工程、固沟工程等,A、B、C合适。没有填沟工程,D不合适,选D。

(2024·连云港市期末联考)海南岛1987年森林覆盖率仅约26%,为历史的最低点。读海南岛简图,回答7~8题。

7.仅从气候方面考虑,海南岛最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地点是该岛的( ) A.东部沿海 C.南部沿海

B.西部沿海 D.北部沿海

8.海南岛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0%,其变化对当地河流的影响是( )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显著增加 B.河流流量增大,流速加快 C.下渗增加,汛期河流洪峰降低 D.河流的含沙量增加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东部地区少,故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尤为严重,故选B。第8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森林覆盖率高,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减小,A错误;河流枯水期流量增大,汛期流量减小,B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错误;下渗增加,汛期河流洪峰降低,C正确;河流的含沙量减小,D错误。故选C。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读表及图完成9~10题。

年份 1957 2000 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 13.31 13.03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 4.64 0.98

9.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10.导致上述时期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答案 9.B 10.B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充沛的季节应在夏季。第10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化,因此导致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原因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

灿若寒星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

1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B.风力侵蚀减弱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题,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判断自然植被会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会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第12题,“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

灿若寒星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3

********灿若寒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17·苏州市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pvz2eyy902ra61x73m28mwx1483k01cy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