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校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硬件设施的规划、采购和管理,以及网络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并配有专职网管员两名和一名兼职维护人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在行政管理和组织上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带给了保障,将研究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为课题研究带给了组织和时间的保障。
我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教室、和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班级都是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校不仅仅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每位教师都装备了计算机,能够从网上检索,下载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校园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教师可透过因特网了解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动态,透过局域网进行网上资源传递,使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潜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和条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验研究,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进行《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的课题探讨,是有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的。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⒈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促进此课程学习最优化的新教育。
2、透过多种有效手段进行变革,充分调动研究课题管理研究人员与一线课题管理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其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开发培育,以全面加快信息化进程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活动。
支撑性理论:
1.创新教育理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用心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
2.教学模式理论: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3.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
4.问题教学理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⒉研究目标
1、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基本掌握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规律以及创新思维潜力的培养途径。
2、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目的任务与学科教学的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4、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促进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潜力,以及优秀教育软件的运用与研制。
5、透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⒊研究资料(研究资料的分解与具体化)
(一)本课题设计和指导思想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 (1)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4)怎样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5)以电教媒体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过程、认识规律的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
(6)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生中开展同步思维训练; (7)优秀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8)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其中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透过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途径,促进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逐步实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摸索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二是探讨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带给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是透过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是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探索建立贴合实施整合的资源
库。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资料、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2月——2006年3月王校长、孙爱华负责
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4月——2009年7月孙爱华、夏雪琴负责
1、2006年4月——2006年8月组织开题与培训: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培训,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资料,制定实施方案、计划。
2、2006年9月——2007年9月课题开展研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培训。对本课题组研究状况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3、2007年10月——2008年2月中期评估阶段:理解总课题组中期评估。
4、2008年3月——2009年8月本阶段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校园特点和新教材重点对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软件进行研究、补充和完善,广泛交流、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全面推进。理解总课题组的指导、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孙爱华、夏雪琴负责
申请结题,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⒌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资料、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为主,辅助以文献法和调研法。透过教学研究、测试、比较等方式综合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整合的“学与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完整过程,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小学应用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⒍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硬件保障:我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教室、和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班级都是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校不仅仅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每位教师都装备了计算机,能够从网上检索,下载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校园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
2时间保证:从此刻到2010年底的时间段内,每月有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学期有一次课题研究状况分析会和一次面向全体教职工的教科研理论学习或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带给对外学习交流的时间。3人员保证有一批业务潜力强、热心本课题研究的教师组成的课题组。4制度保证:在课题主持人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管理条例,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5经费保证: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经费的投人,努力带给研究设施、设各、资料及排出活动经费等物质条件。
⒎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总结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实验报告(光盘汇报); 2、实验中期:发表一批论文,构成论文集; 3、实验中期:实施“整合”教学的典型课例等; 4、实验初期:研制、开发为实施“整合”教学课题实验的教学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