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3:1.1.2 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 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

第2课时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请学生们先看课本有关焓变的内容。我们来讨论一下焓的概念和特征。 讲解:

从“焓”的字体结构可以看出,左边的“火”意味着能量,右边的“含”意味着贮存、含藏。也就是说“焓”就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讨论(1):焓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焓与反应物所处的压强,温度有没有关系? 引出:热力学中的标准状况:101kPa,298K

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我们通常用“焓变”来表示反应的反应热。

讲述:由于通常状况下,大气压强的变化忽略不计,如果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那么:ΔH= QP

讨论:焓变和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 ΔH =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ΔH< 0 反应放出热量放热反应 ΔH> 0 反应吸收热量吸热反应

1.焓是一个物理量,表示物质具有的能量,它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同温同压下,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含有的能量是不同的。

1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

2.在实验室里或在生产中,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由于大气压通常变化很小,可以看做不变,热力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 Qp=H(反应产物) — H(反应物) 3.ΔH符号的规定 ΔH> 0 反应吸热 ΔH< 0 反应放热

物理量的变化------ ΔX

化学中经常用-ΔX代表体系经过一个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过程后,某物理量X的变化。通常规定,物理量的变化用变化后的该物理量减去变化后的物理量来表示。例如,若一定量的气体在一定的压强下受热膨胀,气体体积的变化可表示为: ΔV = V2 — V1

V1 V2 分别表示气体初态的体积和终态的体积。 板书设计:

1.焓(H):是与体系的内能、压强、体积有关的一个物理量 2.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不做非体积功(即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即:Qp= ΔH ∵Qp>0为吸热反应,Qp<0为放热反应 ∴当ΔH>0时,为吸热反应。 当ΔH<0时,为放热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是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出来。例如,在298K时,1 mol H2(g)和0.5mol O2(g)反应生成1mol H2O(l)放出285.8kJ,此反应的热化

2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 学方程式可写为:

H2(g)+ 0.5 O2(g)==H2O(l)ΔH = - 285.8 kJ·mol1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明温度和压强: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放热用\号,吸热用\号。对可逆反应来说,如果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则其逆反应必然是吸热反应,且正、逆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相等。

(2)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注明聚集状态: 因为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也不同。气态用g表示,液态用l表示,固态用s表示,稀溶液用aq表示。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而必要时可用分数。一般出现分数时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时其它物质才出现的。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12-

H2(g)+ Cl2(g)=HCl(g);△H=-92.3KJ/mol-1

ΔH=-92.3kJ·mol

12H2(g)+Cl2(g)==2HCl(g);ΔH=-184.6kJ·mol1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H2(g)+ O2(g)==H2O(l);ΔH=-285.8kJ·mol1

(4)ΔH的表示: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与“-”一定要注明, “+”代表吸热, “-”代表放热,无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多少,ΔH的单位总是kJ·mol1,但Δ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成比例。

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质→量→能) 如:H2(g)+ O2(g)== H2O(g);ΔH=-241.8kJ·mol1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物质的量比。 (3)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后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例题1.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固态)与适量H2O(气态) 反应,生成CO(气态)和H2(气态),吸收131.3kJ的热量。 C(s)+H2O(g)=CO(g)+H2(g);ΔH=+131.3kJ·mol1

(2)0.5molCu(固态) 与适量O2(气态) 反应,生成CuO(固态),放出78.5 kJ的热量。 2Cu(s)+O2(g)=2CuO(s);ΔH=-314kJ·mol1

--

3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

例题2. 2.00gC2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的热量为99.6kJ,写出C2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C2H2(g)+5O2(g)=4CO2(g)+2H2O(l);ΔH=-2589.6kJ·mol板书设计:

1. 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 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三.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关键词】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焓反应进度 (一)新教材引入ΔH的必要性和依据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反应热。这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用热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在旧教材中热化学方程式是这样表示的: C(固) + O2(气) = CO2(气) + 393.5 kJ

上式表示标准状态(即反应体系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25℃时的状态)下,1mol固态碳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393.5kJ的热量。这种表示方法的优点是写法直观,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但由于物质的化学式具有表示物种及其质量之意义,化学方程式揭示的又是物质的转化关系,而热化学方程式的这种表示方法把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用加号连在一起是欠妥的。因此,在《国标》中规定,热量(Q)应当用适当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来表示,例如用“T-ΔS”或“ΔH”表示(ΔS 是熵的变化,ΔH 是焓的变化)。 (二)ΔH的单位与反应进度

基于对中等化学知识的要求深度,新教材中没有引入“反应进度(代号为ξ)”这个物理量。但应明确,ΔHm的单位“kJ·mol1”中的“mol”是指定反应体系的反应进度的国际单位制(简称SI)单位,而不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

4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3:1.1.2 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 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dkc61c249o8y29wt5t6vudb8bhu400z7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