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idaokaoyan.com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
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文艺学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复旦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文学院的文艺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文艺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为文艺批评及其理论和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文艺学研究提倡运用跨学科的多元研究方法,概括并阐释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创作、欣赏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以某种理论形态或形式,对历史的、现实的各种文学艺术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挖掘出其中所蕴涵的一般性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本专业主要培养在高等院校中文专业任教和文学研究单位从事研究的人才,这是本专业的主要就业优势和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课程与文艺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4个研究方向:
050101文艺学
研究方向:01中西比较诗学02中国文化与诗学03文艺美学04文化与传播研究 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②2291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③3791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③3095现代文论与美学/③3173文化与传播
二、考试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具体科目名称请查询专业目录。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请自行选择相关书目学习。
初试时间:2019年3月23日、24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复试有可能安排在初试后立即进行,也可能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再进行,具体安排请于考
www.qidaokaoyan.com
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查询。
三、申请材料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专家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请专家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不必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下同);
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被录取后,如在入学报到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四、导师介绍 李春青
李春青,1955年9月生,北京市人,文学博士。现为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专职研究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专业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古代文论和文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曾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项、教育部项目三项。独立著述有十余种,主要有:《艺术直觉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美学与人学——马克思对德国古典美学的继承与超越》(法律出版社,1991)、《魏晋清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文学价值学引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诗
www.qidaokaoyan.com
与意识形态——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及中国古代诗学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在文本与历史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在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道家美学与魏晋文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趣味的历史——从两周贵族到汉魏文人》(三联书店)。另有合著、合译、主编著作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诗与意识形态》等著作分别获得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赵勇 个人简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98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5-1987、1990-1999年在山西省晋东南师专(现为长治学院)中文系任教。 2002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文学基本理论 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 西方文论 开设课程:
文学概论、文学理论专题、文学批评方法论、马克思与现代美学、 最新西方文论专题、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著作信息
《透视大众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审美阅读与批评》,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