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信息技术_探究计数循环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探究计数循环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单元微项目1,For-next循环是循环结构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让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循环和循环变量的作用,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以及熟悉For-next语句的书写格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对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有关语句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初步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编写程序,在对这些内容加强复习巩固的同时,指出它在顺序执行、选择执行程序中有一定的优势,但遇到一些操作并不复杂,需要反复多次处理的问题时,它们就有一定的困难,并提出改进的设想和办法,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 1、教学策略设计

策略1: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深有体验的跑操事例引入并分析,初步了解循环结构作用及流程

策略2:通过健身方案选择让学生使用VB编写程序进一步熟练for循环使用

策略3:提供课外拓展任务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语句编制卡通小游戏 2、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演示法、小组探究、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PPT板书演示课件、VB学件、演示程序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循环结构的用途,熟悉For-next语句的书写格式,理解For-next循环的执行过程,理解循环变量的作用,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练习,使学生能读懂简单的For-next循环语句,会计算循环体中相应的变量值;掌握For-next语句的书写格式,并能运用For-next语句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俯卧撑锻炼个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For-next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循环结构的理解与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前设置课前任务:添加代码,使尝试利用所学对象名.属性名=属通过编写代码任务巩热身 窗体运行时,label显示“每性值的代码编写规则完成热身任固所学,并借助双路径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务 子!”(字体FontName:黑体,字号FontSize18) 引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循环? 结构给完成的同学以鼓励提示,激发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结合学校生活实际,联系跑操活体验重复执行命令的例如:今天天气真好,你跑操动,思考循环特点,得出结果:过程,使学生体验解决了吗? 限定次数的重复,周而复始 重复工作问题的必要,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循环结构的应用,说明循环流程 1.以跑操为例,分析其循环的1.观察流程图,分析跑操循环流1. 以跑操为例,学生过程,引入循环概念 程 切身感受深刻,容易理解其循环过程,结合流程图,理解循环结构。 2.尝试以循环结构语言描述2. 学生观察循环语句,猜测循2. 通过循环语句描述跑操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各语环次数限定的功能实现过程 句功能: For i = 周二 to 周四 跑操 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理解循环变量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循环结构的组成 新知Next i 探究 3.变式应用:尝试读懂下列循3. 学生根据所学,回答:此循 环语句的含义: 环语句的含义是每周一、三、五3.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进行学习迁移,进一步理解循环语句中步长值的含义与应用 1.学生初步对比两种方案,投票通过设置任务联系日For i = 周一 to 周五 step 2 跑操 跑操 Next i 1.创设情境:锻炼身体计划 出示两种健身方案,解释区选择小组任务,尝试利用循环结常素质训练,方案对比别: 方案1:上个月每天练习俯卧撑10个,计划下个月起,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个俯卧撑,月锻炼16天 方案2:上个月每天练习俯卧构计算所选方案的执行结果 中需计算俯卧撑总个数,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烈探知结果的求知欲促使其尝试应用循环语句,并在尝试过程中不断探究和改进程序直到最终实 现结果。 2.利用微课学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修正自己的语句,调试运行程序,交流结果 2. 通过移动图片的任务 创设撑10个,计划下个月起,每情境 周比前一周增加12个俯卧撑,自主月锻炼4周 探究 2.提出任务:利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计算方案结果 展示挑选学生进行作品与设计思学生认真听讲,利用流程图,判让学生通过流程图理点拨 路展示,提出问题:如何限定断for循环语句结构中缺失的代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练习俯卧撑的次数? 结合流程图,分析循环执行的过程,讲解for next语句结构 码,理解程序代码并调试 程及优点,理解循环变量限定循环次数的作用掌握计数循环语句,并应用其解决问题。 进一步提出问题: 循环变量i的取值,有没有参与到循环体的运算中? 假如i既能限定循环次数,又能帮助循环体中的表达式计算,如何取值? 学生认真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 探究第2种算法实现过程: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探究循环变量参与计算的算法,体验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在加深理解循环结构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算法选择的奥妙 巩固提出任务:在展示点拨的基础进一步体会算法2的精妙,尝试通过巩固提升任务让提升 上,尝试利用算法2实现程序利用循环语句修改代码,调试程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的计算功能 序,实现结果,对比结果得出答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案。 破点,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for循环的作用及语句执行流程,体验程序设计过程中查找已知数据与所求数据关系的过程,体会程序设计思想的奥妙。 自评1. 简单点评典型作品 1. 学生上传作品 通过回顾与总结,使学归纳 2. 总结分析易出现的失误,2. 自评与互评,欣赏收获,找出生对照教学目标,掌握提醒注意事项 3. 课外拓展任务说明 不足 3. 了解生活中的循环 学习内容,梳理循环结构应用方法,通过切身4. 师生共勉: 4.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循环 体验体会vb程序设计乐趣, 树立正确健身理念

《探究计数循环的应用》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初中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来发展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气氛上注重思考,但渐渐由乐于发言开始保守发言;目前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正是处于这个阶段,并且不同性格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但多数对信息学科的学习很感兴趣,且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对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有关语句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初步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编写程序,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需要进一步熟悉vb编程的设计方法和一般步骤,巩固训练对各种控件属性设置,在对这些内容加强复习巩固的同时,指出它在顺序执行、选择执行程序中有一定的优势,但遇到一些操作并不复杂,需要反复多次处理的问题时,就有一定的困难,并提出改进的设想和办法,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风格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_探究计数循环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究计数循环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单元微项目1,For-next循环是循环结构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让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循环和循环变量的作用,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以及熟悉For-next语句的书写格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对顺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a4b7vgqs7916095eiv3gyk618jsm0080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