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蒙小说《春之声》的音乐性与诗性
金 红
【摘 要】王蒙的小说《春之声》发表在新时期文学之初,因其意识流小说的笔法被认为是标新立异之作。阅读《春之声》可以深深感受到融贯其中的音乐性和诗性,然而其音乐内涵、诗性特质与西方意识流小说不同。解读《春之声》的音乐性与诗性,对我们探讨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4)005 【总页数】4
【关键词】王蒙;《春之声》;音乐性;诗性;意识流小说
文学与音乐、音乐与诗,常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些年,人们常从思想性、艺术性之外的视角评价文学作品,音乐性及其蕴含的诗性也便成了判定其价值高下的重要前提。常规上讲,音乐肯定不属于文学范畴。诗,虽是文学的一部分,但“诗性”之“诗”,显然不是单纯意义的诗歌创作中的诗,而是指具有诗的蕴味、诗的内涵的文学作品表层背后的“诗”“意”。它是一种超乎作品本身的内在意蕴,是一种潜在的东西。同样,“音乐性”的重心在“性”,在于文学表象背后的那种具有音乐般蕴涵的特性,在于一种潜在的音乐性本质。这种本质,从表现形态上看,可能是一段节奏、一个音符,也可能是一种赋予文学以音乐潜质的力量。发表于新时期文学之初的王蒙小说《春之声》因其意识流小说的笔法独领风骚,其音乐性因子、诗情诗意融贯其中。然而,《春之声》的诗性内涵又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思索。它的音乐内涵、诗性特质与西方意识流小说不同。解读这一作品,对我们探讨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启示意义。
一
新时期之初,正如“春之声圆舞曲”舞动着春天的旋律从遥远的天际来到改革开放的中国,来到以热情和希望迎接新时代到来的中国人心中一样,小说《春之声》首先以欢快的旋律带给人们清新、欢畅、朝气蓬勃、充满遐想的感觉。它就像一只报春的燕子,预报了中国新时期文学诗意叙事的到来。
“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闭上眼睛,熟睡在闪耀着阳光和树影的涟漪之上,不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摇晃着吗?……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上?……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春之声》开篇便确立了这流动、悠扬、欢快的格调,主人公岳之峰的自由联想完全在由各种节奏感很强的短句构成的氛围中完成。它象一支弦乐小夜曲,引领着人们走进梦幻一样的故乡,去感受田园的美丽、晶莹的露水和那诗一般的生活景象。
“我们才刚刚起步。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哞,哞,哞,快点开,快点开,快开,快开,快,快,快,车轮的声音从低沉的三拍一小节变成两拍一小节,最后变成高亢的呼号了。”这种由慢而快,到后来加速的叙述节奏就好像回荡在读者心中一样。读者不由自主地随着作者愈来愈快、愈来愈响的声音描述,将思绪穿梭跳跃在岳之峰的心理时空中。在这一段描写里,作者不仅写出了语言节奏、声音回响、声音与印象的对应,而且写出了由声音引发的各种联想内容。最后一句,作者干脆采用了音乐术语,将节拍融入到语言叙述中。于是,我们更不难体会那从三拍一小节到两拍一小节直至一声长鸣的音乐般节奏了。它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希冀祖国快些发达起来、强大起来,以赶上世界
强国的热切情怀。
越来越快的音乐式语言节奏不仅起到了承接联想内容的作用,而且强化着叙事的情感基调,强化着叙事主体的思想和感觉。“咚咚咚,噔噔噔,嘭嘭嘭,是在过桥了吗?联结着过去和未来,中国和外国,城市和乡村,此岸和彼岸的桥啊!”声音、节奏、情感的交织,烘托着小说的主旨倾向,而跨跃时空的心理结构也正是在这三者的相互交织中得以延展。由此,传统的情节线索由联想的时空打破,欢快的节奏更成就了小说抒情格调的形成。读者至此读出了欢欣、读出了快乐、读出了乐观积极的情调、读出了小溪般潺潺流动着的诗一般的旋律。可以说,音乐性的节奏使小说《春之声》更富诗情,更具可读性。 “车声小了,车声息了。人声大了,人声沸了。……团圆饺子,团圆元宵,对于旧谊,对于别情,对于天伦之乐,对于故乡和童年的追寻。……陆角的双钩虚线。大包袱和小包袱,大篮筐和小篮筐,大提兜和小提兜……事实就象宇宙,就象地球,华山和黄河,水和土,氢和氧,钛和铀。……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羊肉泡馍。醪糟蛋花。三接头皮鞋。三片瓦帽子。包产到组。收购大葱。中医治癌。差额选举。结婚筵席……那究竟是什么呢?是金鱼和田螺吗?是荸荠和草莓吗?是孵蛋的芦花鸡吗?是山泉,榆钱,返了青的麦苗和成双的燕子吗?”《春之声》运用了大量词语排比或者是意念排比的句子,它有双重促进作用:一是语言的音乐性节奏,二是内容的联想性节奏。音乐性节奏使语句更连贯,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铭记;联想性节奏又使所描写的意象伴随人物的心理流程而跃动在主人公流动着的心灵画卷里,同时随主人公的思绪表达出对事物的感受。它易于表现多重内容,易于更好地发挥心理结构的作用。这里,节奏成为引领语言及整个文本形式走向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