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感受春天和初夏的美好,体会诗人观察的细致,激发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感受春天和初夏的美好,体会诗人观察的细致,激发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大家想听吗? 生:想。(播放音乐)
师:大家对这首歌曲熟悉吗?它跟别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熟悉,这是我们的上课铃声。它的歌词是一首古诗。 师:那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生:春天。
师:你们真是善于发现。诗人朱熹笔下的春天是如此的美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另一位诗人描写春天的一首诗歌,看看在他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词意
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将难读或难以理解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其他同学在评价单上打分,并阐述打分理由。 3、结合注释说一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吟诵感悟,体会情感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
问题:(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3)游览途中,诗人的心情如何? 2.全班反馈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示3、4句)你能给这两句加上一对关联词吗?(不但,而且)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四、图文对照,想象画面 1.小组合作
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描写出来。 2.你喜欢这首诗词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3.指名带着感情配乐吟唱这首诗词,全班配乐吟唱。 五、作业布置 1.默写并背诵这首古诗
2.将这首古诗唱给父母或同学听。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研讨课教案_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