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8新道德教育实验---评价研究实验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评价改革引领德育创新

——宁阳金桥学校新道德教育评价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研究背景与意义

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着误区,一是学校德育目标大而空,内容空虚,缺少生活,脱离实际,所倡导的内容多为“伟人道德”、“圣人道德”,其结果必然是学校德育脱离社会实际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二是重道德认知体系的构建,轻道德行为养成的生活实践,道德教育的目的成了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而不是为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三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没能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道德进行适时地、有效地评价,使德育教育缺乏有效性。

2003年12月,我校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认真汲取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了《金桥学校关于养成教育评价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方案》。认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德育工作整体水平有了较大辐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较大改观。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学生身上仍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习惯差:乱丢乱弃现象、出口脏话现象、学习不刻苦、作业敷衍、没有上进心等;有的学生家校表现为两张皮,在学校表现好,而在家表现差。特别一些独生子女,懒惰、任性、霸道、没礼貌等问题仍比较突出。这说明,我校前期采取的一系列德育措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通过认真反思,认为德育教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症结就在学生道德评价上,评价内容的不全面,评价方式的单一,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等等。

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能够创建一套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对评价的内容、评价的过程、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导向、激励和强制作用,实施多元性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对于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于2006年4

1

月承担了“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教育实验‘十一五’课题”子课题“初中生新道德教育评价研究”。

二、实验研究方法 (一)、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规划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主要内容是学习理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并召开开题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7月—2008年6月)。主要内容是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实施多元评价策略,落实各项评价措施,及时收集和整理各项实验资料,搞好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主要内容是对实验研究进行全面疏理总结,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成果,讨论研究实验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路等,做好实验的推广和深化工作。

第四阶段:深化推广阶段(2009年1月至今)。主要内务是把实验研究成果全面推广,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完善和提高。

(二)、实验对象

本实验研究使用对象是初中在校学生。 (三)、实验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我们对具体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文献法和归纳法等。

三、实验研究成果

本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发展性评价理论、自我评价的动机理论和新道德教育的基本主张。

发展性评价理论认为,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教育评价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

自我评价的动机理论认为,所谓自我评价的动机,指的是个体为了获得其他人的认

2

可,为了避免可能导致社会许可的行动或事件,通常采取能够促进积极自我同一性的方式去运动。这种个体为了建立和保持积极自我形象而采取相应行动的动机,即自我评价的动机 。这种动机理论启示我们:(1)教育者要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改变以往竞争中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优胜者的状况,让成功成为对多数人的奖励。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2)全部评价指标应向学生开放,并取得学生认可、接受和理解。学生接受了评价指标,会立即在情感上使指标成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能教育。对受教育者而言,自能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3)学生可以而且应该参与评价。学生有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学生参与评价将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研究员张志勇指出:有大德才有大智。教师的教学之路并不都是从知识走向知识,从学科走向学科的。从道德走向知识、走向学科,可能是更有效的教育之路。

本实验研究采取的实施策略为,用评价推动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用评价促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以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

本实验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实验构建了一套独具金桥学校特色的新道德教育评价体系:“66543评价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新道德教育经验。2005年4月24日,我校在山东省养成教育研讨会暨德育工作创新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06年5月,山东省新道德教育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6年我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2008年1月16日,学校被推荐在山东省素质教育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同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典型”,并专门下发文件(鲁教基字[2008]6号),号召全省中小学学习推广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2009年4月我校被评为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10月山东省教科研现场会在宁阳举行,金桥学校新道德教育现场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2009年11月我校被评为泰安市新道德教育实验先进单位,并在泰安市新道德教育实验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

四、成果实践效果

本实验研究成果有效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初中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一

3

8新道德教育实验---评价研究实验报告

以评价改革引领德育创新——宁阳金桥学校新道德教育评价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研究背景与意义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着误区,一是学校德育目标大而空,内容空虚,缺少生活,脱离实际,所倡导的内容多为“伟人道德”、“圣人道德”,其结果必然是学校德育脱离社会实际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成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二是重道德认知体系的构建,轻道德行为养成的生活实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zxe3200145o77k30e8m0fvqu4yw9b00pc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