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训练15 立党为公 · 执政为民 · 反腐倡廉
1.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 )
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 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 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 答案 C
解析 回避制度是指亲属不得同一部门为官,不得回原籍做官等规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包拯弹劾官员不是出于官场争斗,而是为维护法纪,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官员有违法行为会遭到弹劾,可知是监察制度在监督官员防止腐败,故C项正确;从材料“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可知,不涉及道德操守,故D项错误。
2.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 B.雍正“养廉银”制度不够完善 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 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 答案 D
解析 雍正帝推行“养廉银”制度,没有杜绝贪污腐败现象,表明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雍正帝推行“养廉银”制度,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表明“养廉银”制度不够完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在“人治”之下腐败现象无法根除,故C项正确,不符合
2019年
题意;腐败现象在古代封建社会无法根除,但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是可以根除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类似法令( ) A.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惩治腐败的法令有利于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巩固,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共的正确领导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故B项错误;法令不能扩大根据地的范围,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法律至上,故D项错误。
4.(2016·广东佛山顺德六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0)中共中央在1928年后先后建立特别工作委员会、工农检察部等专门监察机关及反腐败突击队等群众监督组织,发布《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等文件,严肃处理“于都事件”等特大贪污案。该时期中共监察工作的特点不包括( ) A.利于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战争 B.制度化与法制化
C.以纯洁党员队伍为最终目的 D.注重监督民主化 答案 C
解析 1928年,党中央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监察工作有利于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战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党中央成立了专门监察机关及群众监督组织,这是“制度化”的体现,“发布《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等文件”,这是法制化的体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严肃处理“于都事件”等特大贪污案,目的是反腐败,与“纯洁党员队伍”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建立了群众监督组织,体现了监督的民主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 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协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关,故B项错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这与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无关,故D项错误。
6.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
B.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 D.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
2019年
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就存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颁布,晚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故B项错误;同理,我国政党要早于新中国成立,故C项错误;在我国,中共成立于1921年,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D项正确。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孙中山指出,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长久的苦难,则是由清政府有系统的贪污造成的。实行地方自治人民有自选权,贪官污吏自不敢明目张胆作恶。1905年,孙中山在《革命方略》中规定:应将地方自治权归之为地方人民,实行地方自治。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主张“地方的事情,让本地自己去治,政府毫不干涉”。地方自治搞好了,经济发展,“地方自治之制既日发达,则一省之政治逐于此进步,推之国家亦然。如此做去,将来中国自然日臻强盛,与列强相抗衡于地球上”。——摘编自王启勇《简论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把“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列入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中。中共不但承认了地方自治,而且在各抗日根据地切实推行地方自治。各级政府积极组织真正的普选,允许实行公开的竞选。各抗日党派合法存在。共产党尽管占有优势,但其主张必须经过参议会赞同和认可才能成为政府法令。人民群众和其代表机构具有选举、罢免、否决、创制等切实的权力,真正成为政权的主宰。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状况,中共在强调抗日的同时,也一直要求国民党实施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国忠《中共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与实践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主张实行地方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地方自治与中共地方自治的共通之处。
答案 (1)原因:出于遏制官员腐败的考虑;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需要;摆脱列强控制,维护民族独立;落实三民主义、主权在民的思想。
(2)共通:铲除腐败,建立廉洁政府;发挥地方积极性,抵制外来侵略;实行基层民主,反对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