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教材分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读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是略读课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

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题。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专题导入新课,精练高效,既联系旧知又导出新疑,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明晰课型为自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1.出示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文。)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得通顺。 3.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中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解决基本问题。)

三、赏画读文,交流汇报。 1.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看看书上的插图,画面的都有些什么?(板书:人物、街市、桥北。)默读2、3、4自然段,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内容预设: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小小解说员: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引导全班交流讨论。在交流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2.交流资料卡,总结。

(设计意图: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浓缩,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交流填法,进一步了解画的内容和价值,突破难点,达到粗知大意的阅读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教材分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zuub6l3n28mpoj7ocb09o8y29wtcx00z0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