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伟:2013年我国经济温和复苏,改革势在必行
图16:PPI回升有利于调动工业生产积极性
25201510502002年1月2003年1月2004年1月2005年1月2006年1月2007年1月2008年1月2009年1月2010年1月2011年1月2012年1月工业增加值PPI151050-5 -10 第三,消费升级成为明年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虽然,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但是国内消费依然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14.3%的名义增速。消费者信心虽然经历了波动,但是依然呈现向好趋势,对于消费预期呈现乐观态度,这表明消费增速仍能够实现较平稳增长。预计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15.7%的名义增速。
图17:消费增速保持稳中有升
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198119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速350% %5%0911996第21页
200120062011袁吉伟:2013年我国经济温和复苏,改革势在必行
图18: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升高
消费者信心指数120115110105100952001消费者信心消费者预期20032005200720092011“非典”宏观调控次贷危机图19:汽车和商品房增速反弹
120100806040200(20)(40)2007年1月2007年10月2008年7月2009年4月2010年1月2010年10月2011年7月2012年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汽车实际销量增速衣食住行类消费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以汽车和房地产为主的两大终端消费体系,虽然在限购等调控政策的压制下,但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在我国居民水平升高,消费升级换代的当下,居民对于家电、汽车、房屋等耐用品的需求继续增加,消费升级换代提供了我国消费整体保持较快增速的重要契机。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正在向旅游、保健、艺术等更加高端的服务消费品行业延伸,这成为新的发展潮流,也将
第22页
袁吉伟:2013年我国经济温和复苏,改革势在必行
是消费行业新的发展驱动力和前进方向。
随着消费人群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消费者消费行为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消费行为更趋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者对于品牌忠诚度提升,更加注重消费品所带来的个性、品味体验和显示,消费行为更加超前,未来供给引导消费的发展路径更可清晰而见。同时,网购消费发展更加快速,2012年双十一,仅淘宝的销售额就达到191亿元,网购已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消费渠道。
(二)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约为8.1%
2013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速约为8.1%。从GDP支出构成看,预计2012年资本形成拉动GDP增长4.0%,贡献有所降低;最终消费拉动GDP增长4.3%;受到外需不振负面影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为负,拉动GDP增长-0.5%。预计2013年GDP支出构成中,资本形成、最终消费以及经济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2%、4.3%、-0.4%。2012年,最终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更大,但是这并不代表长期趋势,只是在经济增长放缓、投资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被动调整的结果,预计2013年资本形成的贡献将会回升,接近于消费的贡献,而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依然维持负贡献值。
第23页
袁吉伟:2013年我国经济温和复苏,改革势在必行
图20: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为8.1%
2520151050
196219651968197119741977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2013F-5-10
图2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回升
2520151050-5-10-1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资本形成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从三次产业的增速看,农业增长保持稳定,而工业受到需求不足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则有所上升,未来第三产业上升势头可能具有长期性。
第24页
袁吉伟:2013年我国经济温和复苏,改革势在必行
图22:产业结构有优化趋势
18%8%6%4%2%
0%
2000年3月2002年3月2004年3月2006年3月2008年3月2010年3月2012年3月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潜在产出负缺口逐步缩小,通胀压力上升
从潜在经济增速走势看,我国经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经济波动,而每次经济回落后都能够经济改革,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回升。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开启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经济增长潜力,开启了新一轮经济繁荣时期;2001年我国加入WTO,加强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往来和融合,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经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内在经济动能逐步释放,而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逐步显现,诸如劳动力供给增速放缓,外需不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受此影响我国实际经济增长已经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第25页
袁吉伟: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