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案
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案例 北京四中连中国 [课例导读]
北京四中连中国老师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节课主要带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第一,师生互动,要紧紧地依托于文本,互动话题之源在文本、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品读,一起欣赏,一起陶醉,一起喟叹。学生的“动”应当是深入到学生内心的、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动”。第二,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发挥作为学生阅读促进者的作用,巧妙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尽可能多地生发出自己的认识;一方面教师又要发挥作为学生阅读指导者的作用,及时地点拨,对学生认识中的不正确内容给予纠正。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既有预设,又不惟预设,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既要遵循预设目标的整体思路,又不能失去鉴赏中的弹性灵活;既要遵循预设的教学程式,又要针对课堂实际作出必要的调整。综合以上三点,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最终启示,就是正确认识师生互动中的教师角色,在教师智慧的影响下,在教师灵便的组织下,让学生去尽情地发挥,去顺利地发展。 一、课堂实录
(一)导入文本,明确要求
师:今天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对于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这样评价:(出示幻灯)
师:请同学们要用心去想,将李白说成是“一座辉煌的雕像”合适吗?“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像”,这样说合适吗?特别是“向世人诠释了瑰丽奇伟艺术境界的最高层次”,这样的评价有什么依据吗如果我不认可,你们可以说服我吗
[预设话题明确简洁,没有更多的束囿,给学生以极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可以使学生的解读走向多元。这是正是让学生发挥、发展的前提。]
现在,我们大家品味语言,挑大家最感性味的话,最有深刻体悟的诗句,用诗句来证明这样的评价是正确的。在范围上没有限定,希望大家纵横才情,任意驰纵,老师来帮助大家。 [教师不但提出学习任务,而且明确自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伙伴。只有地位的平等,才有对话的平等。]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要倾听。要听来自于1300百年前作品当中的声音,要听老师的声音,同学之间的声音。
第二:要致意。要向诗人李白致意,向作品致意,向同学致意。向老师致意,当然老师也会向你们致意。我们要把我们读到的东西,不断地向大家表现出来。
第三:要交流。我们要把我们自己的所感所得说出来,说出来的目的是希望
将我们的信息场与李白的信息场不断地发生作用,然后产生一个由旧我到新我的转化的过程。(老师板书)
[教师的要求与众不同,显出教师的个性。“致意”之说,是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显出理解过程中的相互尊重,蕴含着人文教育。“旧我到新我的转化”,是在提出学习目标的同时,显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 (二)师生交流,互动生成
生:我选的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一句。因为这是一首记梦诗,记叙了梦中想像的景物。我们都知道五岳是非常高耸的山,但是诗人梦中的天姥山要比五岳还要高。这就是他运用了天马行空般的想像,突出自己梦中的山的高。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有谁就这几句还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他的发言作一点适当的补充。
生:我想的和他的差不多。但我想联系下文谈谈下面的一句“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一句。天台山“一万八千丈”已经很高了,但对于天姥山来说,它还像是拜倒在天姥山前一样。这就从侧面烘托出了“向天横”三个字。然后还有“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和“掩”也非常具有表现力。“拔”在这里是“超出”的意思。但我觉得在这里它不仅仅是“超出”的意思,还有一种超越出五岳一大截的感觉,就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那种感觉。“掩赤城”中的“掩”字也非常好,也很体现出那种感觉,是一种雄伟的特色。 师:两位同学对这几句作了必要的补充,讲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几句。其实这几句应该是一个小整体。“天姥连天向天横”,一般人在写到这几个句子时,笔力已尽,气力已衰,但是诗人李白写到这里,意兴方生,笔欲飞,墨将舞,意兴遄飞,直达极致。所以下面“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再逞一笔。一笔开来以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再逞一笔,三次驰纵笔力,达到了奇伟瑰丽的艺术境界,是这样的过程。 [教师是在总结,但更是在提升,是在以教师的鉴赏去影响学生,加之教师的激情和教师的用词用语,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陡然提升。平等是人格的平等,是地位的平等,如果以平等来淹没教师的超前引领作用,那平等就失去了积极的意义。] 为了加深体会,我们请这位同学朗读一下这几句。 (学生朗读)
师:我们给她鼓鼓掌(鼓掌声)。但是我觉得她的朗读中也有不足,有些地方重音强调的不够。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强调重音呢?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掩赤城。 师:哪一个字? 生齐答:掩。
师:对,动词一定要着力。还有吗? 生:“对此欲倒东南倾”。 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要着力一点? 生:“倾”和“倒”。
师:很好,你现在对这两个句子体味得很好。能否再给大家朗读一遍?按照现在的体悟。 学生再朗读。
师:比上一次有进步,其实还可以在这几个句子上着力一点。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朗读一下,老师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我们通过朗读来体味。
[学生复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均乃手段而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悟。这乃是““过程和方法”的具体体现。]
师总结:从这几句中,我们已经看出李白通过自己健笔的勾勒,为我们描摹出了一个霓光霞影的天姥山。它奇绝云端,矫首天外,巍峨磅礴,这样的气势我们已经充分地感受到了。 师提问:在诗篇中的其他部分,你也可以感觉到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谁来谈一下? 生:我倒是想到了“天马行空”。在第二段的第一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现实中我们总不可能飞起来,然而诗人呢?他飞过镜湖月,最后又送到了剡溪,这完全是在李白梦中的想像,所以我就觉得这是天马行空般的想像。
师:现在我们就几个问题交流一下。这位同学讲到了“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老师希望大家着重去想这样的几个问题:“飞”你们能够想像诗人当时是怎样的状态?何为“度”“镜湖月”,什么是镜湖它和月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它能开启我们怎样的想像
生:我觉得是这样一个意境:在月光的笼罩下,诗人飘飘欲仙然后就飞过了像镜面一样美丽光亮的湖面,我觉得这句话是这个意思。
师:很好,讲得很好。这位同学把握了几个关键点,一个就是“飞”。飞字让我们想像出了诗人衣袂飘举,轻盈飘逸之姿。一个就是“度”字。“度”字除了讲姿态的轻盈之外,它还特别强调一个由此及彼的完整过程。比如佛家讲“度人”,就是由此岸世界将他过渡到彼岸世界。那么我们带着这样的想像,就不难看到诗人轻逸的姿态从明光如鉴的湖中、皎白圆满的月中,拂掠而过。这样“度”字就变得非常饱满了。
[教师的讲解,促进学生的感悟,在师生的对话中完成对诗句的鉴赏。]
师提问:我们再来看“镜湖月”,镜湖就是水光如镜,水波不兴,那与镜湖月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生:镜湖月的意境,得再回到前面的一段。天姥山在云霞明灭之间,就是说李白一夜飞渡镜湖月,他是从月中穿过的。古人不是相信月中有宫殿吗,后面不是说“湖月照我影”,就好像月亮是把他送过去的。他觉得在冥冥之中好像有仙人在为他指路,在云霓明灭之后,他就像仙人一样飘过去了。
师:如果镜湖月合在一起的话,那么还会有云霓感吗? 生迟疑。
师:镜在古代是光与亮最充分的体现,特别是新镜磨出后,会闪着光亮。如果是镜湖月合在一起的话,那么还会有云霓感吗?
生:但是那个镜子一亮一灭,云霓虽然没有,但明灭还是有的。
师:明灭在前面的一段,并不是在此处,是不是?
师评价:这位同学解析得很好,实际上她看到了一个多维空间:上面是皎皎的明月,下面是平静如鉴的湖面,然后诗人在此之间。我们可以想像,湖光月色,银光万里,天地之间,一片通明,万物交相辉映,一片盈然世界。生在此中不知是人还是仙,更何况现在还是“飞”,还是“度”呢!这就是诗人为我们打开的一个基本的想像空间。后面那位同学刚才讲到“湖月照我影”,“我”的影子好像画在湖面上,“我”的影子好像画在月亮里,月中画“我”湖中的影,湖中画“我”月中的影,所以是湖、月、影几度成像,清渺神妙之至,一片离奇的景象;更何况是还送“我”至剡溪,情意款款,不依不舍。
[师生对话,有问有答,有疑有解,学生看到的是表面,教师引导的是实质;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在“对话”中各自呈现出来。]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你最感性味的诗句,谈谈你的认识。
生:我就是想说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一直到“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几句。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里开始,诗人就好像看到了非凡的另外的一个世界,突然就在他的眼前展开了。在这个世界中,日月照耀金银台,日光、月光还有金色、银色交相辉映的那种高台上,非常美妙的景色。而且在这个世界中,虎为他鼓瑟,鸾驾着车,神仙排起队迎接他。在天姥山下,一个另外的世界在他的眼中突然展现出来,就好像是一个神仙的聚会一样。
师:请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一部分有一个前奏,“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轰然中开,”这是一部分,为什么我们要把它看成是一独立小部分呢?
生:就因为当时闪电好像把那个山突然给劈开了,然后才出现了那些景象。
师:对,然后那个世界才真正打开。这一部分中在句式上同前面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变成了短句。
师:这就是和缓处则按辔徐行,紧急时又短兵相接。请你再朗读一下这几个短句,读出效果。(学生朗读)
师:朗读中如果能更急促一点,再紧凑一些就会更好。再请你朗读。(学生再读) 师:这个时候,这个神奇的世界就要打开了,你要用自己的声音告诉大家,表现出这个时候正在发生着的急剧的变化。好再来一遍。(学生再读)
师:这回朗读得就更好了。但是我想再请男同学朗读一下。哪一个男同学再表现一下,哪个男同学愿意承担这个重任。(男生读)
师指导朗读:我们在朗读诗文时不只是读读而已,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要感觉到自己在变化,觉得自己确实是从一个“旧我”在向“新我”转化。因为你放开心灵去真实地感悟、体会,你的信息场就会不断地与李白的信息场发生交融,交融之后你会发现你有点像李白了。因为在你的生命系统中,确实参与了李白的成分。刚才那个同学的朗读焕发了老师,我也想把我对李白的一种感觉表现一下,我渴望朗读一下。(教师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