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叶圣陶语文教改方法论思想的当代价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叶圣陶语文教改方法论思想的当代价值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董菊初

自吕叔湘先生于1980年8月首次提出“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命题以来,全国广大语文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成绩卓着。但是,研究主要是着眼于“教育思想”的内容方面,即“是什么”的问题,而对于何以形成即“怎么样”的问题及其对我们的启迪,似乎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今不揣浅陋,对圣陶先生教改思想的方法论作些粗浅的探索,以抛砖引玉,诚请赐教。

与时俱进──语文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叶圣陶不仅是教育家,准确点说更是教育改革家。他一辈子,积极呼吁改革,努力实践改革。在他看来,教育改革同教育与生俱来的,是与时俱进的,是教育生存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人类的进化来说,改革是做人之道,是人类进化的动力,是极端必要的。他说:“不妨试想一下,要是半坡村人光知守而不知变,要是咱们的先民都光知守而不知变,那么直到今天,茫茫神州还是不计其数的半坡村,哪会有灿烂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执一不二,光知守而不知变,不求变,不善变,是极不适宜于做人之道的,尤其是在多变激变的20世纪80年代。这就给各种教育机构规定了必须担当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也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这里叶圣陶把教育改革提高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的动力和培养创新的人才的需求的高度来认识,认为改革是做人之道、发展之道的根本内涵。

从教育的功能来说,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社会建设的需要。叶圣陶在1946年《教育改造的目标》中说:“受教育者愿意从所受的教育中间养成自己的‘责任观念,合作精神,与知识上的虚心’,他们切望‘知宽容之要而不流于虚无主义,知信仰之要而不流于独断主义,知批评之要而不流于愤世嫉俗之犬儒主义’,终于成为‘有自由’,‘有尊严’,‘自由人之社会’里的‘自由人’。这可以说,国无分中外种无分黄白,凡属于教育的都有这么个实际需要。”(引文凡出于《叶圣陶集》的,只注卷号和页码,如12-185)也就是说,教育既然要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服务,那就是要具体落实到适合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上。那就不能提倡回归、恢复,而应该积极进取,努力改革,切实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当然,也不能动辄来一个“革命”。在他看来,教育复原(即恢复传统原貌)也不是办法,而是要改造,要革新。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弊端,提出除弊的途径、措施并切实去做,使教育能够真正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从语文学科本身来说,语文教学非改不可。“多少年来,语文教学的效果不怎么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作些研究。语文教学做些研究,很有必要,目前教学中的陋习必须改变。每一篇东西都要听老师讲了才懂,那怎么行呢你不能一辈子把老师带在背后。”根据教学哲学的原理,教学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着极为重要的决定作用。1934年叶圣陶明确指出:“偏重于注入式是最不妥善的教学方法,在一般教育论着差不多早成定论,而在实施方面依然停留在注入式的阶段上,……这实在是很可虑的现象。”(12-4)诸如“专门演讲的方法”,“老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是非改革不可

的。因循守旧必然后果严重,误人子弟:“试问在默默地听讲之中青年的生命被戕贼到何等的地步若不要求改革,便无异于自甘沦落了。”(12-45)

叶圣陶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固然出于他对教育的切身体验,更重要的是源于他对于教育改革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的不断深化的理解。在早年叶氏曾把希望寄托在具有革新精神的少数教育家身上,总认为教育的革新似乎仅在乎革除教育本身的弊端。他说:“念书,念得通透了,就去教学生,学生照样地念着,念得和老师一样通透了,也去教学生。顺次教下去,直至无穷。”试问:‘你自己的发现呢’‘没有。’‘你们自己享用多少呢’‘没有想到。’这就是一部教育史了。”“必须有洞察这一弊端而立志改革的有识之士出来治校或执教,这部历史才能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这是叶氏20年代前期的主要意向。到了30年代他的认识显然有了发展,认为:“历代的政治经济规定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不会独自改头换面的,要到政治经济都改变了以后,才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下)》第79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把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同教育联系了起来,并且确认教育的改革取决于政治经济的改革,这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新中国成立以后,叶老将教育的改革与国家政治经济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了。教育改革是社会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为政治经济服务。因此,晚年的他更是强烈呼吁:“现在是什么时代呢八十年代!现在需要什么呢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语文课再这么教下去行不行不行!要改,非改革不可!”(13-252-253)这里固然反映了他对教育改革极其急迫的心情,更昭示了他对教育的改革必须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发展的深刻认识。

确定课题──语文教育改革与研究的根本

叶圣陶基于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性、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多次提出“要加强语文教育的科学研究”的命题,即把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以有效地揭示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他说:“循序渐进的“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是什么呢一是语言学习的需要,一是学生接受的可能。哪些词是哪个年级可能学的和必需学的,哪些句式是哪个年级可能学的和必需学的,词与句之外还有全篇结构的问题,还有文章体裁的问题。这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序”,就是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还没有找出来。这个规律必须找出来。因此,要加强语文教育的科学研究”。(11-229-230)这里道出了叶圣陶对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真知灼见: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语文教学的规律。这是一个总课题。

那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呢按照叶圣陶的意思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涉及教育的基本理念,包括教育、语文教育,教育目的内涵等的研究;二是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的研究;三是关于建立语文教学周密体系的研究。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果的不能尽如人意,与上述三方面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密切相关。叶圣陶深知语文教育改革决非少数几个人能够完成的,所以,他不止一次地呼吁:“恳切希望现在的教育科学研究所,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有益的贡献。我又恳切的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群策群力,密切协作,能尽早说明和解决教育方面的许多重要问题。”(17-386)以下对其三方面的课题分别做具体阐释。

首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相关概念内涵的理解性研究

当然,这样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对其内涵的文字界定,而是要把它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体现和落实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教育的行动上。而现在的情况令人

堪忧,他指出,“最麻烦的是大多数人正在背道而驰。多数的语文教师不知道教语文做什么,尽往不切实用的道路上瞎钻研。”(《答教师的100封信》115页)为此,他提出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合格的教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他们的职责到底是什么等基本的研究课题,每个做老师的一定要研究清楚,深刻认识。这不是一般对概念从逻辑学和词汇学的解释,而是对教育本质、教育思想的正确认识。对于这些基本问题必须研究,以免再出现反教育之道的“瞎干”现象。

又如,许多教师热衷于“讲”,认为教师的天职是“讲课”,教学本事也表现于“讲”的艺术,只有讲得滔滔不绝,引人入胜,才是一个好教师。他认为,教师当然要讲,但是把教师的本事仅局限于“讲”,把“教”与“讲”等同起来是不对的。关于“什么是讲”,应该“怎么讲”老师并不人人都了解。这就要研究。其实,叶圣陶一贯认为,老师的“讲”就是帮助学习,而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自己求得知识的本领,有老师指引固然容易长进,没有老师指引,也可以在不懈的探索中练成。(11-276-277)所以他反复告诫:“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善于自学”。“因此,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善于自学,决不是越出了教师的职责,决不是贬低了教师的尊严。正相反,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才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11-294)“讲”要与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学的目的结合起来作研究,就是要解决“什么是讲”“为什么要讲”“应该怎么讲”“讲与启发诱导是什么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教学实践的研究,即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

教育研究的课题,必须来自教育实践,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形成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目前的一些为了评职称而随意拿来的把“教”与“研”分割

叶圣陶语文教改方法论思想的当代价值

叶圣陶语文教改方法论思想的当代价值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董菊初自吕叔湘先生于1980年8月首次提出“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命题以来,全国广大语文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成绩卓着。但是,研究主要是着眼于“教育思想”的内容方面,即“是什么”的问题,而对于何以形成即“怎么样”的问题及其对我们的启迪,似乎尚未引起足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zomv6k03a5kaxd91bwp423gj8gje700l2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