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赣州模拟)图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往往能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史实。观察图1和图2,与之相符合的主题是( )
图1伟大的创举 图2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
C.“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D.“废除了余粮收集制”
解析:图片突出斯大林和列宁在劳动,国家领导人带头参与义务劳动,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绞杀,需要集中一切来战胜敌人,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2.(2018·张家口模拟)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 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解析:1920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
3.(2017·河南六市联考)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 C.苏俄新经济政策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调整工商业
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福
利国家”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调整工商业也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7·荆州调研)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完善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城乡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富裕农民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是城乡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7·芜湖模拟)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说,领导这场革命的领袖将不得不遭遇尴尬是“他所能做的事,是和他一向的整个主张、他的原则、他的党的直接利益不相容的;他所应做的事,则是无法实行的”。材料中“不得不遭遇的尴尬”是指( )
A.《土地法令》 C.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D.余粮收集制
解析:新经济政策同样也是与布尔什维克党的利益紧密相关的,它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能够得以稳固的重要基础和转折点,而其所应该做的,即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在当时的俄国却是并不存在应有的经济基础,故C项正确。
答案:C
6.(2017·广西二市模拟)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新经济学》一书。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强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苏维埃经济中的基本规律,要求尽一切可能吸收国营经济之外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超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这一理论( )
A.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 B.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相似 C.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 D.有利于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建立
解析:“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是指导“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基础理论,它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中,集中了国内可以集中的一切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得到高速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
7.(2018·淄博模拟)下表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
项 目 集体农庄(单位千个) 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 集体化比重(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1918年 1.6 0.1 1929年 57.0 3.9 1930年 85.9 23.6 1934年 233.3 71.4 1937年 243.7 93.0 不详 4.9 33.6 87.4 99.1 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 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数据中,1918—1937年时间中迅速提升,说明存在急于求成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的粮食危机的问题,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下,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中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就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17·珠海模拟)下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据此可知( )
A.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 B.“斯大林模式”不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 C.计划经济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D.重工业的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
解析:依据材料可得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农业从负增长到有所发展,说明在“二五”计划时针对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上,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