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分享
序号 检查内容 以及人员舒适性、卫生学等要求。 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备注 c) 需要时(如:正当操作危险材料时),房间的入口应有警示和进入限制。 d) 房间的门根据需要安装门锁,门锁应便于内部快速打开。 e) 应设计紧急撤离路线,紧急出口处应有明显的标识。 实验室应根据房间或实验间在用、停用、消毒、维护等不同状态时的需要,f) 采取适当的警示和进入限制措施,如警示牌、警示灯、警示线、门禁等。 g) 实验室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措施。 3.2 a) BSL-1实验室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应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b) 实验室应设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宜为非手动式,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c) 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 实验室涉及刺激性或腐蚀性物质的操作,应在30 m内设洗眼装置,风险较大 d) 应有可靠和足够的电力供应,确保用电安全。 f) 应配备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 g) 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等。 h) 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e) 应设应急照明装置,同时考虑合适的安装位置,以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实验室。 精品.资料
WORD格式.分享
序号 3.3 普通型BSL-2实验室 a) 适用时,应符合3.2的要求。 b) c) 检查内容 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备注 i) 必要时,可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 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压力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 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d) 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必要时,应在每个工作间配备洗眼装置。 e) 实验室入口应有生物危害标识,出口应有逃生发光指示标识。 3.4 加强型BSL-2实验室 a) 适用时,应符合3.3的要求。 b) 加强型BSL-2实验室应包含缓冲间和核心工作间。 c) 作间入口的显著位置,应安装显示房间负压状况的压力显示装置。 核心工作间气压相对于相邻区域应为负压,压差宜不低于10 Pa。在核心工 d) 实验室内应配置压力蒸汽灭菌器,以及其他适用的消毒设备。 e) 核心工作间温度18 ℃~26 ℃,在安全柜开启时噪音应低于68 dB。 f) 室的相对湿度能满足消毒的技术要求。 正常情况下,实验室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30-70%范围内;消毒状态下,实验 精品.资料
WORD格式.分享
序号 检查内容 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备注 g) 实验室防护区的静态洁净度应不低于8级水平。 3.5 验室的要求 BSL-3实验室配备的设施和设备及参数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对BSL-3实 3.6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 实验室应有对设施设备(包括个体防护装备)管理的政策和运行维护保养程 a) 序,包括设施设备性能指标的监控、日常巡检、安全检查、定期校准和检定、定期维护保养等。 b) 实验室设施设备性能指标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和实验室实验的要求。 c) 应依据制造商的建议和使用说明书使用和维护实验室设施设备,说明书应便 于有关人员查阅。 生物安全柜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设备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按照相应的检 测规程进行检定。 d) 各类设施设备应有维护、校准(验证)的记录和计划。 e) f) 如安装紫外灯,应定期监测紫外灯的辐射强度。 g) 应定期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效果监测与验证。 4 4.1 实验室活动的管理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精品.资料
WORD格式.分享
序号 检查内容 已经建成并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三级实验室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备注 4.2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4.3 4.4 4.5 4.6 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文件。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活动 档案应包括实验活动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对象、实验方法。 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0 年。 同一实验室同一独立安全区域内,同一时段内只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菌(毒)种及感染性样本管理 实验室菌(毒)种及感染性样本保存、使用管理,应依据国家生物安全的有5.1 关法规,制定选择、购买、采集、包装、运输、转运、接收、查验、使用、处置和保藏的政策和程序。 4.7 实验室应有针对未知风险材料操作的政策和程序。 4.8 5 精品.资料
WORD格式.分享
序号 5.2 检查内容 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符合 不符合 不适用 备注 5.3 样本保藏 a) 实验室应有2名工作人员负责菌(毒)种及感染性样本的管理。 c)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感染性样本的保存应实行双人双锁。 d) 柜等设备。 菌(毒)种及感染性样本在使用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入库、出库及销毁应 记录并存档。 实验室应当将在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生产等实验活动中获得的有保存 价值的各类菌(毒)种或感染性样本送交保藏机构进行鉴定和保藏。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在6个月内将菌(毒)种或 感染性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藏 。 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从事临床诊疗、疾病控制、检疫检验、教学和科研等工 作,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可以保管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菌(毒)种或样本, b) 实验室应具备菌(毒)种及感染性样本适宜的保存区域、包装容器和设备。 保存区域应有菌(毒)种及感染性样本检查、交接、包装的场所和生物安全 5.4 样本使用 a) b) 5.5 样本处置 a) b) 精品.资料
202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监督检查文件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