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一、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制定本单位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和个人。落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十严格”措施》,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系人制度。
二、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或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学生或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方可复课。督促家长做好学生的晨晚检,出现患病症状的不应送往学校,并同时及时向老师报告。
三、做好因病缺勤和追查制度。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及时追查和登记,督促及时就医,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当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四、工作人员要勤洗手,负责晨午检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发现可疑病儿后,应用有效碘5000mg/L(0.5%)的碘伏擦手;工作人员在接触幼儿及其用品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正确洗手。
五、做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宿舍、活动室等场所的良好通风,每天上、下午不少于1h;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厕所、卫生
间使用拖把应专用并取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清洗。(注:含氯消毒液与洁厕剂不能同时使用)。
六、做好个人用品卫生。每日放学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或通过阳光照晒消毒玩具2次。每天通过水煮(煮沸5min)等高温方式消毒儿童毛巾。教职员工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注意配戴口罩、做好手部卫生。
七、做好个人防护。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开展“净手入园”等措施,不开展人群聚集的活动,班级之间少交叉活动。毛巾等个人物品不应堆放,口杯等间隔存放,幼儿应有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
八、做好病例管理。学校/班级停课期满复课复学时,把好标准,患病幼儿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方可复课。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按照手足口病相关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九、加强健康教育。在校园门口显眼处张贴至少1张手足口病宣传海报及宣传展板,每周通过班级QQ群,家长微信群推送《预防手足口病须知》至少1次。4—6月和9—11月手足口病高发期,每个月借助家长会着重强调手足口病防控要求。
十、做好个人卫生。引导学生和幼儿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教育学生和幼儿要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不要随意用
手揉擦眼睛,挖鼻孔和吮吸手指。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到垃圾桶中,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