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所谓内部审计是指,在一个经济组织内部,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而外部审计是相对内部审计而言的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统称。
在我国,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三者相辅相成,各有分工,共同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经济监督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的重点是国家机关的财政收支及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社会审计组织则主要是开展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的审计公证。 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查问题的及时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置身于企业内部,情况熟、信息灵,可以从事经常性的审计工作,可随时对企业出现的管理漏洞和错弊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的及时性,使它能够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及时组织力量开展审计工作,如对经营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及时进行专题审计;除审计计划安排的审查项目之外,对本单位或下属各单位经济业务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对群众反映或揭发的问题及时进行审查,等等。 (二)、服务的内向性。
与国家审计主要为宏观调控决策服务、社会审计主要为各种债券人服务有所不同,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为企业决策服务,它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一般只向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内部审计的内向服务中可以监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合法性和及时性,为领导正确决策服务;可以揭示经济工作中的错误、弊端,分析原因,消
除浪费,保护资财完整;可以监控履行国家财经法纪,按预定的目标方针开展业务活动;可以揭示经营管理中各项工作效果、效率以及节约的情况,积极提供建议,促进挖掘内部潜力,实现预期目标,从而促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外部审计主要以审查财务收支为主,且一般情况下是事后审计,而内部审计的目的决定了其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内部审计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履行其监督职能,并为加强经济管理当好参谋而工作。因此,其审查的范围既可包括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又包括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它的工作既是防护性的,也是建设性的。一般应做到,单位领导要审查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应有的放矢地审查什么。
(四)、审计依据的多样性。
外部审计主要以国家制订的有关规定,即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作为审计依据,而内部审计依据除必须以法律、法规作为审计依据外,本部门和本单位制订
的的与审计有关的规定,如上级的指示、文件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本单位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行政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等,也可以作为内部审计的依据,甚至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其他单位或同行业的先进指标或平均指标,经济活动的一些业务标准,也可作为内部审计的依据。 (五)、审计职能的建设性。
内部审计人员要从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方针、政策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审核、分析和评价,揭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或薄弱环节,肯定管理上优点和缺点,其目的是协助单位领导寻找提高单位财务活动、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效果和经济性的可能途径,挖掘潜力,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员,置身于单位的活动之中。对单位领导的经营意识、领导风格和管理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其建议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不必象外部审计那样只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利用其一切有利条件,积极提出建议,履行及即是审计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