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区商业计划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标高相差不大。

3、地上物现状

地上物主要为红星砖厂厂区的生产厂房和办公区,现已完成清整工作。

4、空中线路、地下管线、人防、构筑物等情况

(1)工程用地内地下管线较少。

(2)工程用地内没有需要保留的文物等设施。

(3)工程用地东侧有一条宽约6M的沟渠,是历史的排水渠,与龙凤河相通。

5、地质情况

武清区境地处华北冲击平原下端,地势平缓,自北、西、南向东南海河入海方向倾斜,海拔高额度最高13M、最低2.8M。武清区区域面积15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58%。土壤分为砂性土、壤质土、粘性土三大类。土质疏松肥沃,宜于农业生产。

武清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1.6度,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705小时,平均无霜期212天,平均年降水量606.8M。

同时,该工程地上有天然湖水和人工养鱼湖等有重要利用价值的自然水系;地下蕴藏丰富的地热温泉,1200M以下出水温度在70度以上,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三、工程的外部环境

1、宏观经济状况

武清区的经济实力已经从排名天津市18个区县的倒数第三名,一跃成为正数第三名。武清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是武清实施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实施多元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发展武清开发区,热情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果。目前该区已有民营企业3300多家,经济总量、创造税收占全区一半以上,有20家全球500强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在这里落户,天狮、娃哈哈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争先崛起,形成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雄伟画卷。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曾对这个区发展给予热情称颂,提出:武清应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展示天津发展的窗口、京津之间的明珠。

2、区域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武清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特别是把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化作为一件大事统筹安排,全力支持。率先建立了全区多个蔬菜种植基地,变过去的一家一户为大型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全面推进无公害蔬菜种植,建立种菜农民协会,从农药、肥料等各方面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进行生产。

目前全区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万亩,其中河西务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就超过万亩。建立蔬菜销售大市场是武清区做大产业的又一措施。为抓好蔬菜流通,河西务镇投资建立了占地200亩的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每天蔬菜成交量达到110万公斤,车流量达到3000多辆,成为覆盖京津地区的蔬菜销售大市场。通过公司加农户方式的产业化蔬菜种植方式,使全区种菜农民收入增加。“黑马”蔬菜已成为武清区乃至京津地区的品牌无公害蔬菜,受到京津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同时,武清区农业部门深入普及生态农业先进技术,积极做好沼气大棚生态农业试点,已形成“棚菜种植、畜禽养殖、沼气池”三位一体的工程体系。目前,这种生态农业新模式已在该区的黄花店镇、大孟庄镇的四个村街进行建设,将在全区逐步推广。

3、区域近期及远期规划对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

◆ 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地位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武清区具备日趋完备的基础功能环境。一直以来,武清始终坚持不懈地下大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天津市第一个实现撤县建区以后,围绕创造城市发展商机,增强聚集、辐射功能,加大规划与载体功能建设步伐,积极强化区域竞争的强势地位,力争把武清建成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地区。重新修编的城区总体规划,规划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同时,多元筹措资金,完善城市现代化发展功能和载体建设,五年累计投入30亿元,先后完成了城区新水源开发、城区防洪圈、城区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厂、道路新建、拓宽改造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

同时在路网建设上,结合京津快速路、京沪高速正线等国家重大路网建设,武清区将以全区路网规划为突破口,加快实施路网贯通工程,目前已制订了“七横七纵”为骨架的路网体系规划,启动了“三横一纵”64公里重点道路建设,将进一步构筑城区、乡镇、村街及重点经济园区之间沟通便捷、开放发展的路网骨架。

◆ 生态农业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化推动

近年来,武清区委、区政府下大力培育奶牛、无公害蔬菜等主导产业,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上资金扶持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链的逐步形成,农业主导产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到2004年底,全区蔬菜基本实现了无公害化生产,有22万亩菜田通过了国家和市级无公害基地认证,全区无公害蔬菜销售企业达到15家,年销售无公害品牌蔬菜3万吨以上。

2005年出台的扶持办法实施细则主要包括设施农业发展、奶牛品种改良和畜禽防疫、乳品加工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沼气工程建设、基地生产环境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六个方面的扶持和补贴政策。其中规定:年内新建成的无公害蔬菜和瓜果类生产二代节能温室小区,面积在50亩以上的,市、区两级财政给予1:1等量资金扶持;对达到相应规范从事无公害瓜菜产销合作经营的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资金扶持5万元;全年对6000立方M、按照“猪-沼-菜(果)”生态模式新建设的沼气池,由区财政按每立方M100元给予补贴;此外,区财政还将拿出20万元用于支持基地生产环境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工作的开展。

第二部分市场研究

一、生态农业的国际发展现状

1、生态农业起源与概念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它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归纳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以生态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经管手段,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

国外将生态农业又称为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危及生存的生态问题,如大气和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臭氧耗竭、气候变暖、海洋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和沙漠化、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猛增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上农业生产模式自身的变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得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又发生了疯牛病灾难、二恶英事件,禽流感盛行,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缓解食品安全问题,生态农业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推动下,以先进的农业与生物科技为动力,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生态农业的发展简况

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经管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总计为4万hm2的生态农地中,土耳其占1.8万hm2日本占5000hm2,以色列和中国各约4000hm2。

据有关方面估计,现在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除德国外,欧洲生态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还包括法国、

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产品种类包括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

目前,生态农业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消费生态食品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尽管生态食品的价格比一般食品贵,但在西欧、美国等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工业发达国家对生态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对本国产品供给量。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是欧盟,1986—1996年欧盟国家生态农地面积年增长率达到30%,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额从1997年的52.5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95.5亿美元。至2000年,全球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开始或已经开始发展生态农业,全球生态农业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2%左右,预计未来10年可发展到10%~20%。

随着世界生态农业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农业必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二、当前中国生态农业的简况

1、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

在“十一·五”规划纲领中,创建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就是建设生态、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的社会。对于农业的经济政策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也即生态农业),将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原则,积极发展低消耗、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户用高效炉灶、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与渔船节能等十大节约型技术,推进节约型农业发展。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

同时2006年,将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完善税收政策,搞好龙头企业信贷服务。积极推动建立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工程范围,鼓励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2005年我国蔬菜市场分析

蔬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许多地区蔬菜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国蔬菜产量达到54927万吨,比上年增长1.7%,2005年我国蔬菜产量增幅高于上年。受农资价格上涨及灾害气候等因素影响,2005年我国蔬菜批发价格总体水平高

于上年。蔬菜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蔬菜出口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截至2005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蔬菜(含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下同)680万吨,同比增长12.96%,出口创汇金额4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0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的饮食结构正在向保健型转变,蔬菜无法取代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必然会导致全球对蔬菜贸易需求的继续增加。世界蔬菜贸易所表现出的种类、品种、市场格局等方面的动态特征对我国蔬菜生产和出口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增加农民收入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将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出口份额。

3、北京周边地区市场分析

总体简况:北京提出农业转向都市现代化,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鲜活农产品配送产业、加工产业、观光农业,并实现七大产业的九项重点工程的发展策略。

◆京郊蔬菜“订单化”生产

近年来京郊蔬菜总产量约为45亿公斤,但只有不到10%的蔬菜出口,6成左右高品质京郊蔬菜留在北京,旺季时超过8成。京郊目前种植的蔬菜有300多种,其中科技含量高、投入高、附加值高的特菜约有150多种。随着市场需求增大,有关部门还将加大研发力度,为品种更新“提速”。因相当一部分京郊蔬菜是通过配送直接销往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及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食堂,配送已成为蔬菜销售的主渠道。

◆ 无公害蔬菜已成规模

目前北京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并逐年增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只有5家,产量极低,价格也较高。为保证蔬菜质量,许多企业开始以合同的方式确定生产基地,加强质量监督。虽然订单化生产目前还不是主流,但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十五”期间,北京市政府就已开始实施“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程,由北京市农办、市农委、市农业局等六部门共同实施。这项工程将对产地生态环境、肥料的施用、病虫防治使用的农药、高产栽培经管技术的应用、以及防止其它可能对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目前,一些先进的技术,如节水滴灌技术、内外遮阳结合水帘降温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穴盘育苗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生态种植技术、CO2施肥技术、温室环境自动测控技术、设施节能技术等都在各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得以普遍应用,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 无公害蔬菜基地分布

延庆是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与怀柔区、密云县的北部山区一起被选为奥运会蔬菜供应备选基地。目前北京还有大兴长子营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顺义“三高”农业示范区、韩村河蔬菜科技

1zdkw8u1w73pit886asl2xn8u9whjn0045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